搜索
溪行日亭午,暑气稍见侵。脱巾坐芳草,前有嘉树林。
白云澹清景,绿叶垂繁阴。喜无鸣蝉聒,幸有好鸟吟。
久厌区中缘,抚兹意弥深。浩歌答良友,聊用开吾襟。
猜你喜欢
猗彼方外客,逍遥城南墅。初夏苗始盛,荷笠事田圃。
他僻寡邻居,弥旬绝车马。红葵生井上,青榆荫堂中。
前冈后有岑,原泽何膴膴。清风林下酌,狼藉列樽俎。
翻思在朝市,役役徒劳苦。
死苦一朝毕,生苦浩茫茫。怀乡与惜别,身外总不遑。
昼饥望昼短,夜寒苦夜长。边夜一晨昏,海水三为桑。
回首造物恩,豢尔四十霜。生平悲歌心,百思无一当。
七尺未遽朽,万苦听所将。其中有真人,冲然广莫乡。
弦望自有时,北斗低复昂。万一金鸡鸣,甘霖洒大荒。
谁信人寰别有天,青萝白石思绵绵。细扫落花吟白日,更邀长老话桑田。
笔砚随人老,云山发□新。昔心期后世,余习自前身。
石埭残沙晓,茅檐古木春。卜居能有此,甘与白鸥邻。
昨日雨犹少,今朝风更多。江吞大信水,峡束小孤波。
万事古如此,百年今若何。明当发征棹,沽酒一高歌。
逢君说行迈,倚(yǐ)剑别交亲。
幕(mù)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作主任用贤能。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
行迈:远行。倚剑:仗剑。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长策:好计策。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这篇作品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施展才略,立功边关。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情”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的身分是从戎,交待了友人行迈辞亲的原因是御边。“行迈”,已可见旅途遥远;辞亲,更不免心中眷恋,然而用“倚剑”二字,不仅点出此行为投身戎旅,而且使辞亲远行带上慷慨之气。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预祝之中,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这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的设想,也是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唯一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首联实写眼前,稍露惆张;次联预言今后,情调陡转;三联写旅途情况,凄苦不堪;尾联劝友人立功,文势高扬。全诗先扬后抑,跌宕有致,胸襟抱负,令人钦佩。
一道香沟压郭西,粉墙低护石阶危。
短碑数尺镌何字,清泰三年凿此池。
桥市浣衣无空处,庙门卖卜有灵时。
碧桃自趁东流水,暗老春光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