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贫居早觉此心安,惟触流光感万端。岂敢燕台矜马骨,颇同安邑嗜猪肝。
十年望去遽如许,千里归来春已残。世事乘除能几剩,好从黄卷觅清欢。
猜你喜欢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此为春闺怨词。一开始词人用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春日冶游图景,“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虽无一字及人,而人其中。“暄风”,即春风。萧纲《纂要》:“春曰青阳……风曰阳风、春风、暄风、柔风、惠风。”“迟日”,即春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而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春光闹”显然是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化用,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葡萄水绿”乃以酒喻水,本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将春水比作葡萄美酒,则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不徒形容水色可爱。
春天的良辰美景同时便是触发隐衷的媒介。上片歇拍“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二句,就是由乐转悲的一个过渡。虽然看起来只是写景,似乎船儿划到一个开阔去处,水平岸低,时闻杜鹃。“芳草”,“杜鹃”等语汇与意象有其特殊的内容积淀。芳草萋萋的景色,常回来暗示着情亲者的远游未归。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不如归去”的鸟语,更坐实和加重了这一重暗示。如范仲淹《子规》:“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兴尽怨生。只“未寝”二字,便写出女主人公愁极失眠,同时完成了时间由昼入夜的转换,一石二鸟。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这个不眠的春月夜,女主人公独个儿喝起闷酒来了。“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两句之妙,妙由花影而见月,由醉颜而示闷。空灵蕴藉,颇有余韵。“花影”由廊外移入“廊腰”,可见女主人公花下对月独酌已久。而喝闷酒最易醉人,看她已不胜酒力,面泛红潮了。如此复杂的心绪,如此难状之情景,词人笔下表达得竟是如此轻灵。虽“语不涉己”,已“若不堪忧”。
这首词巧用比兴与暗示,用语措词空灵多变。虽然词中袭用了“花间派”词的传统手法,但风格婉约,自有一番动人魅力。
不须拄笏觅西山,太白峰头雪未乾。
物景四时俱是爽,江流三面此为宽。
惯来幽鸟遗巢在,欲纵香苞和雨寒。
我有一言君记取,勿栽高树近栏干。
冬暖欲蒸雨,湿气晚生寒。山风将起未起,萧摵树中间。
天上霜凄雁断。地上草枯沙暗。架上客衣单。莫以心头泪,去助镜湖澜。
饮斗酒,拓长戟,舞双丸。毛锥暗里窃笑,今日是何年。
千古碧霄明月。万里玉门飞雪。瑟缩鬓毛残。好去乱峰顶,猿虎共柴关。
许越行成志已诬,黄池争长计尤疏。夫差自是甘忘父,西子何曾解拳吴。
一曲空江迷步屟,千年冷月照姑苏。国仇难共家仇雪,遗恨堪怜伍大夫。
江南二月柳条青,柳下陂堂取次行。
兰杜吹香鱼队乐,草莎成罽马蹄轻。
小蛮多恨身今老,张绪少年春有情。
得似东吴顾文学,风前雨后听莺声。
三日野花风打稀,朝游酒伴暮醒归。临门夭桃不汝惜,当院海棠胡自飞。
巳怜锦绣半铺地,更讶芳香时点衣。便应与君酌明月,醉眼天地生光辉。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