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漫从季野定阳秋,霸业谁堪孙仲谋!末路行藏关汉鼎,中朝兴废仗吴钩。
杜鹃影重迷荒径,谢豹声多恨故邱。此日河山犹破碎,敢言江左有名流?
猜你喜欢
梦中邯(hán)郸(dān)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cháo),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bìn)毛。
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参考资料:
1、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71页
2、焦文彬注译.元曲三百首注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第30页
金字经:曲牌名。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驿:驿站。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山人:隐居山中的人。晓霜:白头发。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两句作为结尾,将卢挚已经这把年纪还不能看开名利的自我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谁惊觉”三个字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也写出了他蓦然回首有所感悟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确的主题性,语句上下承接,脉络清晰,但所表达的情绪却是矛盾的。卢挚用自我嘲讽的笔法写出他在归隐和继续为官两种选择之间摇摆的心情,这在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
忆过西州乐饮时,百车载酒万花围。
只言身外皆余事,岂信人间有骇机。
雪鬓已成新梦境,缁尘空化旧征衣。
早知一笑难如此,剩判年光醉不归。
不独高文耀世奇,曾将宏议振天维。谁人才术能争首,自古功名贵及时。
暂别鹓鸿蓬海上,少留旌旆蜀江陲。西州笔砚虽衰落,会有中和乐职诗。
软红帘动月轮西,冰作阑干玉作梯。
寄语麻姑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先生放逐方归,不如前辈抽身早。台郎旧秩,看来俗似,散人新号。
起舞非狂,行吟非怨,高眠非傲。叹终南捷径,太行盘谷,用卿法、从吾好。
闭了草庐长啸。后将军来时休报。床头书在,古人出处,今人非笑。
制个淡词,呷些薄酒,野花簪帽。愿云台任满,又还因任,赛汾阳考。
云中路不穷,迢递入乌蒙。马上看山别,天涯见月同。
昆明波淡淡,金齿树朦朦。异域空相忆,音书几日通。
素交长逝矣,心事与谁论。望去虹蜺气,招来胡蝶魂。
浮名孤并驾,清泪切啼猿。携手一相失,吁嗟甘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