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腊日暖如春,君归谒紫宸。一尊奉天酒,千古五陵人。
剑佩勤边远,风云入梦新。明时逢圣主,令世浥清尘。
猜你喜欢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本站。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故国类尘惨甲兵,劳生终日望升平。
军持带得龙渊水,归去何妨一洗清。
远山出白云,近水明秋色。
烟波漫浩浩,日暮归舟急。
隐约丛薄间,茅茨倚苍石。
中有柳塘翁,看看似相识。
六年书诏掌泥封,紫阁春深近九重。阶日暖思吟芍药,水风香忆种芙蓉。
登台未买千金骏,补衮难成五色龙。身病益愁愁转病,老来归思十分浓。
盈虚久向樽罍失,来往兼于杖履轻。白傅自耽香社好,王丞况筑辋川成。
身辞北阙朋游少,家傍南山语笑清。见说餐霞曾受诀,夙心元与赤松盟。
繙经岩电眼,竖拂海潮音。
暂卓飞空锡,坚辞布地金。
忉忉菩萨语,切切老婆心。
明日入山去,城中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