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桃夹竹记初来,重到槐阴满绿苔。城郭几番风雨过,山林依旧佛灯开。
莫论往事催霜鬓,且续新吟逭酒杯。
最可白云知我意,瞰窗临水久徘徊。
猜你喜欢
云榭衔杯半八仙,却疑来自蜀山川。地如洙泗占高第,人似羲和分昊天。
单骑联翩成驷马,杯羹淡薄从三鲜。国风雅颂寂寥久,太史采诗宜与编。
神之降兮海东,羽旗飘飖兮光曈曈。谁使神无家兮良可恫,白版帝子兮怜孤忠。
招游魂兮为寄公,有儿墨衰兮正从戎。保兹香火兮赖兹提封,神其来兮驻我苍宫。
牛女是谁传,灵桥不待船。昔年曾此渡,每渡似初年。
此夕须停织,何人更服牵。星期无了日,河水尚依然。
岁晚长疏隔,人间早弃捐。瑶池人独处,搔首待君还。
皇华遣使见成周,直指巡行汉礼优。岂意非才登此选,共知渊虑遍南州。
严乡公论应多忝,乌鸟私情得少酬。万里举头天只尺,能忘珥笔侍前旒。
高柳著溪烟,团团翠可怜。空街摇白水,疏日冷青钱。
原宪贫非病,维摩疾是禅。居然城廓里,一种小林泉。
吴山碧相续,具区深不流。孤舟行薄暮,短发照清秋。
蜀(shǔ)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jīn)。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
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蜀道:通往四川的道路。淫:多。沾襟:指唐玄宗十分悲痛,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
这是用绝句形式写的读后感兼咏史诗。这类诗最重的是要有创见,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杨玉环之死写过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白乐天写这首诗时并不乐天,题目中的“恨”字足可说明一切。李商隐的《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头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讽刺挖苦的味道相当明显。郑畋《马嵬坡》中“景阳宫井又何人”,以陈后主和张丽华比李隆基和杨玉环,隐含讥刺。还有杜甫的“中自诛褒妲”,刘禹锡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念。李靓的这首绝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说超过了前人。
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行程中,“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李隆基“夜雨闻铃断肠声”,写成《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在“渔阳鼙鼓动地来”时,唐军节节败退,安禄山“径截辎重,横攻士卒”,官军则“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这一切李隆基想过了吗?
后两句议论警策,有春秋笔法。诗人同情的不是“宛转娥眉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为之鸣不平呢?那“尸骸遍野”,“骨暴沙砾”的阵亡将士们,“精魂何依”?那个昏君李隆基却根本没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点都不会动心,因为他唯一感到痛心并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妃。连六军生死,国家兴亡都不过问,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许人也,还用诗人多说吗?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含有余不尽之意”在于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