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亭上题诗记我来,我来望眼与君开。荒陂断垄依林麓,旷野孤村入草莱。
胜概已为先辈赏,登临常使后人哀。行藏有命非吾必,何问云台与钓台。
猜你喜欢
一丘独立势崔嵬,形迹还疑是古台。龙井效灵沾县邑,神祠肖像儗公台。
谷云度水风牵过,野雾埋山雨洗开。如此风光良不恶,思乡何用赋归哉。
扶筇独上斗鸡亭,俯瞰平郊望眼明。路入洧川寒晓断,山连新郑暮云横。
烟生茅屋人家少,风起沙岗雁阵惊。况是老年多抱疾,岂堪登眺重伤情。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zhú)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花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花,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花向他微笑。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三子清标骨已仙,要将大雅继唐贤。诗吟柳絮春风外,人在梅花夜月边。
光夺兰膏微有晕,气凌茶灶湿无烟。想应一榻团栾处,绝胜山阴访戴船。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巡历世间犹未遍,乞求鸾鹤且裴回。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三山镜湖上,出郭无十里;结庐非所择,但取便薪水。
间亦出从宦,安能慕园绮。
地主卜林塘,亦复异子美。
蘧蒢方丈室,仅足容卧起。
吾意本扁舟,陆居聊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