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因秋澹泊,静理作游心。策马排云至,看鸿带月深。
草烟迷础色,松响触泉音。耳目谁能着,安禅入梦寻。
猜你喜欢
文字蜚声早,功名入手迟。
晚知书误我,时以酒浇之。
旷野灵均些,新坟贞曜碑。
两翁不在子,其必在孙枝。
碧柳阴沈覆古槎,黄昏时见月笼沙。渔梁曲曲深相护,贾舶鳞鳞迥不遮。
灯影夕悬城外塔,水痕晴落岸边衙。前溪子夜歌声袅,风景依稀似若邪。
食贫无尽日,有愿几时谐。长啸秋光晚,谁知志士怀。
朝烟不起灶,寒叶欲连阶。饮水仍留我,孤灯点夜斋。
书生骨相未封侯,暂逐荆卿卧酒楼。腰下鱼肠公莫舞,大荒曾挈郅支头。
紫茎绿叶谩纷纷,鶗鴂声中欲断魂。回首楚湘春水阔,不知何处望王孙。
昼亦蝴蝶,夜亦蝴蝶。普天长春,芳草无歇。在我窝兮不可妨,玳瑁珊瑚终剥床,枕中江汉菰蒲香。
秋日凄且厉,百卉(huì)具已腓(féi)。
爰(yuán)以履(lǚ)霜节,登高饯(jiàn)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shū)无依。
洲渚(zhǔ)四缅(miǎn)邈(miǎo),风水互乖违。
瞻(zhān)夕欣良宴,离言聿(yù)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yí)。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参考资料:
1、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58页2、(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百卉:百草。腓:草木枯萎。
爰:于是。履霜节:指九月。饯:设酒食送行。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冒:覆盖。倏:忽然,疾速。
洲渚:水中陆地。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瞻夕:傍晚。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离言:离别之辞。聿:语助词。
悬车:黄昏之前。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判:判然,分别。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回舟:归去之舟。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遗:遗落,消失。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终将人各两地,丰盛的送别晚宴上,浸满了离别的哀伤。最后写到清晨飞出的鸟儿陆续回巢,夕阳渐渐收起最后一抹余辉。离别时间已到,最终席中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各奔前程。“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注目行舟渐行渐远,最终也不过是这份感情随着自然变化而暗淡以趋于消亡。尽管此时心情颇为沉重,但诗人性格中达观的一面又在结尾处表现出来,在一个连死都不以为意的达观者那里,更不会为离别所累。
这首诗层次秩然,共四层:时间(兼点题)、地点、宴会、离别。前八句景语,后八句情语,淡而有味。诗人将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渲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