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落沧江止问津,停桡独访谪仙人。风骚此日应谁主,诗酒当年别有神。
明月胸怀随晓夜,澄江颜色几秋春。文心世法今如古,翘首于君欲具陈。
猜你喜欢
平生山水缘,所阅辄相偶。
寻幽半江浙,领擥如益友。
我闻姑孰下,二梁山对守。
两娥颦黛远,久落诗人手。
今行适未到,梦寐念殊久。
今朝古亭上,四望一无有。
风岚暝四合,云沙涨江口。
渺渺天际间,了不辨妍丑。
登临漫连日,所得竟何取。
嗟予山泽姿,林泉剩奔走。
岁晚忆蛾眉,欲见事还否。
人间遇不遇,难以智力诱。
坠楼人不见,举案情何厚。
何如对此山,远拂双眉柳。
风樯明日上,相期后牛首。
天净楚江寒,黄昏一杯酒。
何时便有此山川,真宰悬知恐偶然。
唳鹤惊风前日事,落沤斜照晚来天。
燬犀无用撩幽怪,洗盏先应酹谪仟。
暝角吹残吾欲老,五陵佳气隔疎烟。
桃花院落,烟重露寒,寂寞禁烟晴昼。风拂珠帘,还记去年时候。惜春心,不喜闲窗绣。倚屏山,和衣睡觉。醺醺暗消残酒¤独倚危阑久。把玉笋偷弹,黛蛾轻斗。一点相思,万般自家甘受。抽金钗, 欲买丹青手。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
昔忝同僚分,深惭国士知。发衰将得白,衣素已成缁。
富贵君馀事,功名彼一时。腊梅如可寄,为折最南枝。
平生爱竹几成癖,到处成阴已足嘉。潇洒未输彭泽柳,檀栾偏映杜林花。
园林日日饶春事,红紫纷纷尽岁华。清节抱萌初入眼,金盘当馈莫摇牙。
从渠燕颔誇千尺,还我鳌竿是一家。须信直钩终有用,渭川元不钓烟霞。
五风十雨亦为褒(bāo),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风调雨顺本是上苍的褒奖,可如今难得一见哪!每到夜晚,皇帝都要焚香祷告,祈求风凋雨顺,香烟阵阵沾染着龙袍。
皇上您也应当知道,雨不下来,是雨也害怕而今的捐税呀!当年的申渐高不就笑着这样给他的主子解释过这种现象吗?
参考资料:
1、季镇淮等.历代诗歌选(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60
2、葛杰.绝句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1
3、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41
都城:京城,指北京。渴雨:干旱无雨。摊税:摊派税赋。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指风调雨顺。汉代阴阳家以为“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是太平的征象。褒:赞美言词。薄夜:傍晚;夜初。薄:迫近。御袍:皇帝的龙袍。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歌巧妙用典,寓庄于谐,以轻松幽默之笔,写忧民之心。
首句“五风十雨亦为褒”,用语含蓄,谓五风十雨原是古代对政绩的一种褒美之辞,如今“都城渴雨”,则政绩无由得见。言外之意,而今大旱是上苍对朝政混乱的怪罪。
次句“薄夜焚香沾御袍”承首句,写神宗皇帝祈雨时的情景,皇帝夜间焚香祈雨,以致龙袍上都沾满了露水。乍看对神宗有赞美之意,诗人似乎是在恭维神宗皇帝,其实只是诗人欲抑先扬,明褒实贬的手法而已,诗人的揶揄之意十分明显。
三四句笔锋陡转,引用典故,诗人借用申渐高的故事进一步讥评时弊,对神宗皇帝的祈雨进行了嘲讽。申渐高是五代时吴国乐工,当时关税很重,商人苦之,正逢都城大旱,中书令徐知诰问左右:“近郊颇得雨,都城不雨何也?”申渐高作谐语答曰:“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皇帝应该明白,雨也害怕抽税,一方面是装模作样,惺惺作态地薄夜焚香,另一方面却又巧立名目,对人民苛捐重税盘剥,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显得是十分滑稽可笑。这正说明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虚伪和无耻。神宗祈雨的虚伪,至此被揭露无遗。
这首诗语意含蓄,用典贴切,讽刺性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牛渚清且浅,鹊桥西复东。黄姑仙驾动,天女锦机空。
别泪零清露,离魂惨惊风。如何一水隔,一会一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