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士爱居震,辟轩恒在东。晓天才杲杲,旭日已曈曈。
庭草自交翠,槛花相映红。焚香读周易,幽意托羲农。
猜你喜欢
欲拟山如画,犹虞画不如。迎人先洗壒,泽物不分樗。
风势雄偏爽,云容澹自舒。须臾晴旭朗,新黛入烟疏。
握手与君别,万里从此辞。悠悠道路长,恻恻中心悲。
白日西山没,流水东海驰。东西各异势,会合良难期。
明月有时缺,思君长不绝。茫茫春雪深,道路没归辙。
驱驰力已疲,憔悴发已白。君心但自保,岂敢怨离别。
雪里僧归欲暮天,黄茆空见几家烟。寒花自发冬深树,废陇难耕乱后田。
马鬣何年封断碣,佛灯无路点重泉。伤心寸草萧萧日,未报春晖但暗然。
偶营玄宅近丹泉,岂是谈空为稚川。地下衣衾能不朽,鼎中龙虎若为仙。
山蹊久不到,落叶满秋园。
幽草自寒绿,晚花翘碧鲜。
鸡豚放斜日,鸥鹭下遥天。
闾里经过熟,居夷已一年。
柳絮因风堕水,牡丹雨褪燕支。池面绿痕寒未减,松柏纵横翠黛围。
春城满夕晖。
败叶荒凉枯井,□槐落尽空枝。泪咽长平终是梦,断代谁复忆故伊。
笑迎风脸吹。
客心愁日暮,徙(xǐ)倚(yǐ)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fú)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
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
江面独鹤凌空飞过,成对的野鸭还在浪花中嬉戏。
傍晚凉意侵袭,我仍站在岸边不想离去,千里之外的故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徙倚:徘徊。
凫:野鸭。
兹:现在。无衣:没有衣着。
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面对如此景象,使人不能不产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的慨叹。是以“客心”一句,实使“山烟”一句不呼自来,所谓因情生景是也。但是,诗人眼前虽不得归,归期却未必无望,所以他的内心,也不尽是悲凉。“山烟”一句色调太暗沉,于是“江水映霞晖”,诗意又振起。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这晚霞一及江面,一江流动着的,便似乎不是水,而是万匹锦绣。这一句色调明丽鲜亮,正是诗人心中希望的象征。“独鹤”二句的两两相对,机杼又与上二句相同。独鹤凌空,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不过,这二句与上二句对比手法虽同,但笔致一阔大、一灵动,其趣亦不相同,而分别可喜可玩。诗最后以离乡千里,天寒无衣,凄然作结,回应到首句,则全诗成一浑然整体矣。
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不作艳词丽句,能以本色见佳。尤其是其中间四句,对仗精切,音调谐婉,缀句连篇,宛如唐律,是全诗最胜之处。即此一斑,亦可知老杜“苦学阴何”之语,实非虚谈,若何逊之诗,真有可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