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巴爱鼓瑟,伯牙解鸣琴。师旷聪可塞,史妠声宜瘖。
齐人适寰宇,耳惬临淄音。休哉大方士,宅心冥古今。
猜你喜欢
昨日方髽髻,如今满颔髯。紫阁无心恋,青山有意潜。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路茫茫,
昨夜波声,
本站。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李济阻)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徐夫子,能谈经。不学俗儒事章句,白首役役劳骸形。
我尝洗耳听其说,寒泉漱玉声珑玲。十年茅塞一朝拔,四体自豫神安宁。
交游得君已恨晚,历阳几日同醉醒。新诗百韵忽赠我,满纸落落排明星。
使我目睛眩,又若遭雷霆。自愧久灭没,安足烦褒称。
李翰林,杜工部,格新句老无今古。我驱弱力谩继之,发词寄兴良辛苦。
几欲攀天门,击天鼓,女娲有志终难补。低头帖耳逐驽骀,倒着青衫走尘土。
东风吹破江头春,绿杨红杏能笑人。狂来且尽一壶酒,世无贺老谁相亲。
君今别我又远适,锦帆千丈迷空碧。飘然去意凌昆崙,自古雄豪少知识。
我亦从今不复言,静看澄江浸寒璧。
蚌胎未老出明珠,或表高门庆有余。
我病阻为汤饼客,人言的是凤凰雏。
硗硗头角奇男子,衮衮公侯大丈夫。
寄语王浑防跨灶,阿戎清赏只须臾。
泪眼看新桃,旧符岁华如扫。闲门闭早。黏鸡画燕都删了。
谁家竞弄,箫鼓新声林鸦闹。剩炷火星寒,不放东风觉。
漏壶乾,未霜晓。
呵手梅窗,翠管银罂,前尘如过鸟。梦起睇故国,又春绿,将年到。
怕只益、花枝恼。苦低垂、白头吟望杳。算百计谁如,日饮无何好。
独醒人已老。
本分家风,寻常日用,何方不是林泉。饥餐渴饮,任运度流年。
行止非人所及,休思算、好弱由天。君知么,一身尚假,万事岂牢坚。
些儿穷活计,寂寥潇洒,有口难言。箪瓢不置,那得买山钱。
且恁腾腾兀兀,任从他螳战蜂喧。真清乐,松间步月,石上枕书眠。
果子庵摩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