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户清飙动,疏砧特地哀。杵随凉叶下,响带早鸿来。
长信秋偏早,渔阳猎未回。无衣应不少,刀尺漫相催。
猜你喜欢
月照孤帏夜正长,凄凄砧杵捣秋光。妾身不畏西风冷,只恐天山下早霜。
燕山迢递卢龙塞,蜀道艰难白帝城。总为寒衣添旅思,声声捣出别离情。
华堂閟林樾,林秀水泉甘。
野色袁家渴,秋声钴鉧潭。
二难今有此,四者许谁参。
他日承明直,悬知忆翠岚。
力弱巧将纤缕系。粉翅翩翩,恐逐东风去。未解寻香花下度。
玉人芳信犹耽误。
轻薄却同飞絮舞。乍见疑真,扑向枝头堕。可是蒙庄幽梦破。
魂消不识春归路。
诗才旧压丁都护,将略平欺霍冠军。一代鸡林传丽句,千秋麟阁画元勋。
闭门谁与乐颓年,旋扫桐阴近酒边。
病久一春稀见蝶,雨多六月始闻蝉。
官仓求饱真聊尔,山墅怀归每惘然。
从此读书仍复嬾,惟留白眼望青天。
辇(niǎn)毂(gǔ)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lǚ)衣檀(tán)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6-207
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