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猜你喜欢
楼观岳阳尽,川迥(jiǒng)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tà),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9-790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大将上兵符,军容备扫除。恭惟陛下圣,方采直臣书。
忽报分司去,还寻入幕初。宗藩虽旧识,莫遣得亲疏。
雅会还堪续,何嫌鸡黍贫。君原忘礼数,我已领清真。
月冷疑兼雪,宵长莫虑晨。时能酬此愿,应不叹缁尘。
悲风变陵谷,余行将安之?浩然怀黄绮,烨烨紫芝辞。
清声在金石,孤情独往来;彭泽何人斯,东篱恋酒杯?
微禄已不耽,沾沾「乞食诗。」乞固自有意,可以观其才。
吾则爱吾鼎,白云尚分贻。
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山晚鸟犹吟,穷幽此日心。危途愁作客,胜境欲抽簪。
紫涧松风满,瑶坛花雾深。归来应梦到,缥缈翠云岑。
自觖经年望,谁怜数口忙。西江霖尚积,九月飓犹狂。
虫后苗应白,霜前穗不黄。即愁沟壑近,何处万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