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冰肌玉骨艳于花,激烈偏甘白刃加。多少须眉谈气节,致身转愧女儿家。
猜你喜欢
姊妹花开血色红,最高枝忽堕东风。临危犹是同根顾,至性坚持患难中。
刲股煎汤疗病姑,救亲遑自惜肌肤。惟能尽孝方能节,只可捐生不可污。
猝罹惨毒悼云亡,皎若寒冰凛若霜。姓氏于今标绰楔,千秋俎豆荐馨香。
新来消息使人疑,一纲如何尽去之。
元佑祗今为绍圣,姬周嫠妇谩深悲。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liǔ),任他离恨一条条。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参考资料:
1、谢怡慧.唐诗,我的灵魂伴侣120首陪伴心灵空虚的唐诗名句:岳麓书社,2004年:第138页
2、周道贵.唐诗三百首详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从来:向来。尽:完。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离恨:离愁别恨。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村村土物各风烟,物性无私祗自然。
敛翼汀鸥随水下,藏头野鸭傍沙眠。
山高翳落日,残照欣晚晴。
意适策筇杖,意倦眠桃笙。
云水喜益近,语话能忘情。
书来故人意,相忆应遄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