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飞鸟不能渡,盘空一骑来。峰头撑积雪,石腹走惊雷。
呼吸诸天应,功名捷径开。终南山万仞,掷笔待仙才。
猜你喜欢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zhè)鸪(gū)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chàng)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本站。
前朝:此指宋朝。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
中唐诗人窦巩有《南游感兴》七绝云:“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而窦诗显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窦巩的诗意,而“鹧鸪啼处”云云,则明显地流露出了霸业不存、风流事散的兴亡之感。倪瓒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无所谓遗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将越王台沿经的历史一网打尽,并不专指宋朝;但历史的盛衰、岁月的无情,一样会引起怀古者的“伤心”。窦诗是“伤心欲问前朝事”,而小令却“伤心莫问前朝事”,一字之差,绝望和无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作者禁不住“怅然孤啸”。“啸”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现,而一个“孤”字,又有心事无人知会的意味。“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是登台的所见,它较之前片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当时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诗的意境。刘禹锡《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怀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来?”问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显明的:“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怀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作者起笔云“伤心莫问前朝事”,至此还是问了,并问得那样投入、那样悲哀。“依依”是依恋不去的模样,说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而诗人从“残照”时分直留到月夜,这“依依”两字也就成了一种移情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倦倦深情。
这首小令除了善于从唐人诗句中袭意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深得风神。“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表现江山无主,“青山故国,乔木苍苔”表现世事无常。以此为陪主之宾,则“越王台”的悲凉寂寞自在意中。又诗人选取了亘古恒在的景物如东风、残照、青山、明月,与时过境迁的绿草、野花、乔木、苍苔交插在一起,在特定的空间中导入了苍茫的时间感,从而将抚今思古的主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闽峤来迎新太守,旌麾遥飏海云低。天书夜下群龙会,露冕春行五马齐。
荔子已无中使敕,绣纹犹作白衣题。伫看到日传嘉政,棠树春阴满建溪。
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
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
北风北风,职何严毒。摧壮士心,缩金乌足。冻云嚣嚣,
碍雪一片下不得。声绕枯桑,根在沙塞。黄河彻底,
顽直到海。一气抟束,万物无态。唯有吾庭前杉松树枝,
枝枝健在。
侬家向南雪一株。春后春前常见渠。瘦影从教比郎瘦,孤山终不似侬孤。
谁能买山种万竹,残年请老住巴蜀。结亭更在竹中间,四面云溪写山麓。
风敲最觉夜眠清,雨洗胜延秋望绿。日吟不限三千字,日饮定须过百斛。
陇西仙翁持斧客,散马凉城行新菊。为言令弟隐沧江,如此风流天下独。
乃家正在蚕茨野,束束琅玕绕茅屋。方知白眼待时人,箕踞科头自为俗。
是邦子云剧博雅,闭门草玄食汉禄。多缘未识此君心,往事微瑕伤白玉。
使君自是廊庙具,方驾前修讵为辱。平生抱负劲直节,日暮天寒照空谷。
始我瞻望望不及,终我叹嗟嗟不足。乞官傥或从西游,向子亭边祝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