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入春转寒雪弥日,杯酒端宜试诗笔。金石书画藏竞出,文山石斋研无匹。
题襟馆中尝并列,今为郭君章君物。摩挲咨嗟肠益热,文采风流各殊绝。
浩气入石涵碧血,相见难回经百折。功名不终终义烈,事业纵隳论忠节。
吾侪相顾愧孱劣,俯仰高斋损心骨。
猜你喜欢
贫贱知心老弟兄,祗疑相得似前生。
避穷无地犹贪学,负谤如天底用名。
兵后脱身宜共惜,书中薄业向堪耕。
殷勤预约频频见,未见亦须频寄声。
月似金莲炬,天如碧玉笺。
剡藤边幅窘,写不尽遗编。
睡起空阶薄霰层,高堂片雪已先登。郑桥路隔新风景,马馆寒空旧燠蒸。
清物秪馀陶鼎在,晚交惟有竹君能。孤吟寂寞无人和,时问门前客到曾。
枿(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本站。
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凉秋夜静天宇高,朝天使者拈吟毫。吟成对月发遐想,银河耿耿疑飞涛。
我从岭南别天子,七载光阴若流水。炎荒迢遰望京华,烹茗怀君中夕起。
起开砚箧磨墨丸,墨池黑讶痴蛟蟠。手挥笺牍倩谁寄,冬冬衙鼓声清寒。
燕蓟风尘异淮汴,十丈软红素衣变。重携旧曲谱《霓裳》,当筵年少停歌板。
请君更话三神山,巨鳌首戴千钧坚。蓬莱瀛洲近咫尺,拄笏笑向东溟看。
豸冠巍峨容色好,献书尚记台中草。圣主端知蔡挺悫,淮阳讵使汲黯老。
年来金穴不改贫,宦游我亦同心人。彩云环绕冰轮出,锁闱却忆长安客。
联翩霜信指汀州,影乱停云结客愁。子曰何其怜独念,岁云暮矣忆同游。
香焚古鼎琴初弄,叶扫寒阶霰尽收。便合开樽邀郑谷,醉从铅椠赋登楼。
竹君个个面团团,此士刚方独凛然。外貌中心俱壁立,任从痴子削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