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猜你喜欢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qì)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cuī)。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碛:沙漠。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闹市丛边荆棘侵,旃檀独秀旧园林。俊驹昔是吾家瑞,老鹤今犹万里心。
短笛凄清秋水阔,乱山高下白云深。当年得力分明处,伫听炉香演一音。
久沦尘俗愧缁衣,曾是三生石上违。愿得远公留半偈,也令玄度发清机。
金沙堤晓香中别,祗树林深定里归。独鹤孤云无住著,却令方外故交稀。
浮世悠悠旋一空,多情偏解挫英雄。
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
小池随事有风荷,烧酹倾壶一曲歌。
欲待秋塘擎露看,自怜生意已无多。
辽阳音信近来稀,纵有虚传逼节归。
永日无人新睡觉,小窗晴暖螖虫飞。
舍家成底事,对案独何心。未断柴桑酒,翻愁绵竹音。
门人议糖蟹,少妇却鲜禽。从此清斋月,饥肠任自吟。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
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