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
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猜你喜欢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suǒ),百啭(zhuàn)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chí)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zhāo)朝染翰(hàn)侍君王。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
共受皇恩同职风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参考资料:
1、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
2、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7-138
3、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65
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朝天:一作“熏天”。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禁城:宫城。晓苍苍:拂晓时暗青色的天空。
弱柳:嫩柳。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百啭:鸣声婉转多样。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剑佩:百官在朝见时必须佩带的宝剑和玉佩。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惹:沾染。御炉:御用的香炉。
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上:一作“里”。朝朝:天天;每天。染翰:写文章。翰,笔。
这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城里,才是黎明。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千株嫩柳挂在宫门外,飞来飞去的黄莺绕着宫殿鸣啭。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上白玉的阶陛,只听得身上悬挂的剑和佩带物的声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着两旁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第四联就是感恩效忠的话了:我们大家都在凤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泽,应该天天写文章侍候皇上。
这首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全诗用比较贴切的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的修辞,但是却没有出了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中,并没有用使读者有更多题外思索的字眼,说白了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的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或许是场面过于宏大,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下笔已是难能可贵了。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诗里就有,不新鲜;对青琐的描写,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汉代的宫殿,这里因为避讳而代指唐朝的宫殿,走了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于凤凰池上,这更是封建社会千年的传统;至于朝朝协助君主,古代三纲中臣以君为纲讲了好几千年了,写出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为这首诗记载的场面在那个时代日日重演,所以诗还是有了历史见证一样的作用。
政治色彩浓厚的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的尊重及客观上的严肃,诗写出来个性却不突出在所难免。当然这不是说写宫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个人色彩,而是说封建社会里的诗人写宫廷生活就会免不了有如此的缺憾,在当时政治局面是不允许他们那样的,和现在写诗不一样。现在讲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的感情。可是那个时代写诗却是不兴这样的,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写一个宫廷生活的场面,不是为了让人躲着自己,在这里诗人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场面,从而了解自己也是个本分的臣子,要不然这首诗不会写得如此直白。
读者如果能体谅贾至不能免俗的原因,那就会明白诗里那些臣子为什么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就会较为容易得理解在那座华丽的宫殿上演出着一幕什么样的大戏。
燕市浮沉日,将谁向酒垆。自难期贵客,君肯问潜夫。
白眼千人废,黄金一醉无。却看星斗上,剑气不曾孤。
渝州去成都,水程千四百。水大三日程,水小十三夕。
半路胭脂河,流出猩红色。一夜到渝城,城边有粉穴。
胭脂嫌太红,粉水嫌太白。君持二水归,盥作朝霞雪。
海棠溪边人不知,莫寄成都濯锦儿。
义威戢武,奠我西陲。剖蜩斮猬,人畏以怀。秦民嘘呵。
化为讴吟。殄熄暴悖,克广德心。经战伐区,蠲除租赋。
问孤吊死,起乃沈痼。廓我皇恩,义声先路。
一榻来青阁,三霜古白田。丹铅销削布,文献付山川。
服渐为人指,刀应善自全。长怀豆卢杖,搔首意茫然。
三十矣。弹指韶光能几。梵课村妆从此始。心期成逝水。
那少真珠百琲。迟却红丝一系。得婿今生应似子。斯言犹在耳。
帝遣星轺入桂州,雨余凉嫩一天秋。
绣衣翠节皇华远,碧玉青罗喜气浮。
犹昔孺文同此酒,喜今师德在吾舟。
相期办却平蛮事,公向三阶我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