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往夏新阁成,拔去园中葵。万花间千蕊,十夫劳徙移。
群香颇猗狔,密影初参差。烈日吁可畏,时雨不能滋。
未秋叶先陨,欲冬柯已萎。虚蒙灌溉恩,无复嫣然姿。
啅雀飞且止,不肯登空枝。寒螀守枯荄,未忍相弃离。
永怀斩新日,岂料憔悴期。谁呼殷七七,来伴红裳儿。
金鼎一剂药,返魂庸可追。春来作高亭,绿沼扬清漪。
旧蹊类陈迹,远圃分芳蕤。结根旬浃间,生意浑熙熙。
微白李赋质,小红桃入肌。柳条无颜色,已含烟雨眉。
游蜂相召引,有底渠先知。地力固自若,大钧不偏私。
竞秀非机巧,向衰非钝迟。万物理固然,飏芬须得时。
猜你喜欢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策马拂征裳,微风料峭凉。月残人影淡,露重枣花香。
已是经旬别,徒劳寸结肠。夜来茆屋里,清梦绕华堂。
欲雨气不透,庭梧有栖烟。回首望北固,云藏净名天。
呼童速具舆,凭高览山川。隐见岂不好,开霁景固全。
须臾刚风流,湛湛清露圆。归途知有伴,华月上丹渊。
霅水黄楼赤壁间,胜游长得共跻攀。屠龙冉冉空三载,窥豹悠悠愧一斑。
投锡云林聊避暑,绝江舟楫自东还。求田问舍知何处,杖屦它时访小山。
越水交流野径偏,短篷斜系竹林边。杨花乱逐波心落,鸥鸟不惊沙上眠。
春雨蒹葭人唤切,晚烟洲渚客愁牵。溪东即是桃源路,却笑渔郎不放船。
蚤岁腾骞万里封,手提金印远临戎。雅歌日对宾前暇,横槊时誇马上雄。
南国貔貅馀旧德,西山草木足元功。四郊为报休飞羽,颇牧于今在禁中。
天将洁白洗纷华,谁识人閒有叹嗟。
驴子已无诗客路,羔儿偏属武流家。
惊心玉树伤遗曲,回首琼林忆赐花。
毕竟纷纷总是幻,抱琴无语剡溪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