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荣枯无路入千峰,肥遁谁谐此志同。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
猜你喜欢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lí)。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táo)令去官迟。
草间蛩(qióng)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79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故篱:故乡。
尚平:即尚长(尚子平)。一作“向平”。陶令:即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
蛩响:犹蛩声。蛩:蟋蟀。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空林:渺无人迹的树林。期:约,约定。
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汉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对句是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故事。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当县令,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有次有个督邮来督查,他觉得这个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县吏建议他穿得整整齐齐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挂印归去。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谁到山中语,雨馀风气秋。烟岚出涧底,瀑布落床头。
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千峰有嘉景,拄杖独巡游。
昨夜分明见,长须叔不痴。衣冠非此日,言笑尚前时。
纵死心方寸,平生酒一卮。只愁关路黑,来往得无疲。
小院清于水,凉云薄似罗。鳞鳞红叠玉缸波。如此良宵不饮待如何。
浅醉科头坐,高吟拍掌歌。天边有个醒姮娥。笑道书生酒力也无多。
风流太守。未春先试回春手。
天寒修竹斜阳后。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
天香国色浓如酒。且教青女休僝僽。
梅花元是群花首。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朔风一夕结层阴,奇货居来更易寻。器异山涛仍玉璞,坐无王衍亦瑶林。
夹道乔松几度春,青青黛色四时新。
当时若尽荒郊种,万顷清阴更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