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考绩朝称贵,时清武用文。二天移外府,三命佐元勋。
佩玉兼高位,摐金阅上军。威容冠是铁,图画阁名芸。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特达恩难报,升沈路易分。侯嬴不得从,心逐信陵君。
猜你喜欢
微雨初晴。洗瑶空万里,月挂冰轮。广寒宫阙近,望素娥缥缈,彤桂亭亭。金盘露冷,玉树风轻。倍觉秋思清。念去年,曾共吹箫侣,同赏蓬瀛。奈此夜、旅泊江城。谩花光眩目,绿酒如渑。幽怀终有恨,恨绮窗清影,虚照娉婷。蓝桥□杳,楚馆云深。拟凭归梦去,强就枕,无奈孤衾梦易惊。
奇绝云峰,又淮风别雨,蓦地相逢。中庭雨后,若榴别是真红。
危楼徙倚,唤吾累、与话愁侬。愁不见、张星天上,高柯郁郁王蒙。
飞尽漫天榆荚,自沈郎钱小,莫怨春空。空閒赤龙须下,跌宕陶公。
东还海道,付篙师啸咏从容。人閒世、故衣新绽,年年马耳东风。
未知田上劳,徒厌鼎中味。
及与农事接,方惊食者贵。
余生寡营求,念此岂易致。
况敢怀寸录,平居但羞愧。
素蘤(huā)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duò)时。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
2、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
蘤:“花”的古体字。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被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
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东风日日恼吟魂,相与论心客在门。
雨洗花光红透骨,风摇野烧翠留痕。
荣枯过眼归春梦,醒醉从人付酒尊。
输与先生专一壑,闲来得看竹生孙。
清早披衣起,春深好事家。
非干眠警枕,自是惜名花。
培溉疏泉脉,攀翻带露葩。
看常先晓蝶,来未散晨鸦。
风恶为台避,晴烘着幙遮。
古人云昼短,莫待夕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