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方人海外,苔径上千层。洞壑有灵药,房廊无老僧。
古岩雕素像,乔木挂寒灯。每到思修隐,将回苦不能。
猜你喜欢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yì)泄兮,行与子逝兮。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13-214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15-216
十亩之间:指郊外所受场圃之地。桑者:采桑的人。闲闲:宽闲、悠闲貌。行:走。一说且,将要。
泄泄:和乐的样子;一说人多的样子。逝:返回;一说往。
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桑园晚归图。
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这是《魏风·十亩之间》最鲜明的审美特点。首先,这与语气词的恰当运用有关。全诗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与诗境表现的内容相关。诗章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的情景。因此,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谓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诗经》的另一篇《周南·芣苢》,也主要写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由于它刻画的劳动场景不同,诗歌的旋律节奏和审美情调也不同。《周南·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一“之”字,短促而有力,从而使全诗的节奏明快而紧凑。《魏风·十亩之间》与《周南·芣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成为《诗经》中在艺术风格上最具可比性的两首劳动歌谣。前人评《魏风·十亩之间》“雅淡似陶”(陈继揆《读风臆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确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满了姑娘的轻松欢乐,后者则蕴含着陶公的闲适超然;前者明快,后者沉郁,貌似而神异。
湖上和刘时中二首
一声娇燕绿杨枝,满眼寻芳事。塔影雷峰水边寺,夕阳时,画船无数围花市。三弦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粉团儿。
棹歌惊起锦鸳鸯,开宴新亭上。诗有新题酒无量,醉何妨?长吟笑倚阑干望。西湖夜凉,吴姬低唱,画舫宿荷香。
物外林泉静,闲中日月长。清风飒然至,可以傲羲皇。
山鸦鸣晓晴,寒日在蓬荜。
老人欣然起,构火温小室。
室中空无有,扫榻对像佛。
还观旧文字,尘土暗编帙。
一杯径就醉,四体寒若失。
隔窗即山麓,寒木鸣琴瑟。
江民旱累岁,流冗东就食。
蛈蝗食陈蔡,千里无草色。
客来谈世事,亹亹语千百。
客去深闭门,颓然无我责。
千条垂线带斜晖,青翠于今恨转非。为忆画眉人已没,泪痕洒对学湘妃。
粉墙青虯檐百尺,一条天色催暮。
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
教且住。
携玉手潜得莫惹冰苔仆。
芳心暗诉。
认香雾长鬟边,好风衣上,分付断魂语。
双栖燕,岁岁花时飞度。
阿谁花底催去。
十年镜里樊川雪,空袅茶烟千缕。
离梦苦。
浑不省锁香金箧归何处。
小池枯树。
算只有当时,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
万法由来总是空,五峰名在本无峰。我来遥作庐山想,隐约夕阳开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