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水绝归路,来时风送船。不言身后事,犹坐病中禅。深壁藏灯影,空窗出艾烟。已无乡土信,起塔寺门前。
猜你喜欢
缀(zhuì)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参考资料:
1、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072
2、李乃珍.新编注声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36
吊:哀悼。缀玉联珠:指写作诗文。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满含赞叹之意。特别是以珍珠、美玉来比喻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伟大诗人,忽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充满着痛惜的深情,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正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敬仰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爱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护。
中间两联,作者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然自得,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认识到“无为”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为字自勉。“无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
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残阳投古寺,乘月访高僧。佛土风尘净,禅心池水明。
玄关欣妙悟,白首绊浮名。半榻三生幸,千缘一芥轻。
呼深杯浇愁。正春光未老,微雨初收。几度霜边窥镜,座中藏钩。
花泪尽,山容秋。问大江、何时西流。怕戏鼓尘荒,明珰梦杳,无计诉灵修。
浮云意,空悠悠。早临风倦笛,吹满蘋洲。尚见残蝉声曳,断鸿痕留。
芳草绿,催行舟。料月明、今宵南楼。有空谷佳人,频回素眸天尽头。
风光苦变迁,客里对残年。
别我此时路,问乡何处船。
断云连雨雪,落日远人烟。
又向龙湫畔,开扉近瀑泉。
双溪对掩古溪边,妇汲儿舂各可怜。浩浩乾坤两萍叶,计程我更远三千。
拟将衰鬓寄东濛,频月东风不得东。身世何堪常作客,飘摇难禁屡书空。
携儿兼载黄牛妪,农作应追皂帽翁。稍待波平阳月后,一舫须放碧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