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墅春云敛,西岩霁景赊。因风疑拂柳,着雨似催花。
潭皎衔微月,江酣带落霞。陶芳非仗酒,何以度年华。
猜你喜欢
一闪横波抵万金,乍掀帘已见芳心。瓜犀赠自掺掺手,情比当年掷果深。
河光寒影渐生新,更傍今宵酌故人。梦去还疑居木石,望来宁复辨金银。
异时踪迹吾多懒,同调知交尔任真。约略敝衣堪卒岁,十千酤酒候明春。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汗流浃背曾施力,
气爽中宵便负心。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欲访飞仙迹,閒来叩石扉。烧丹遗灶冷,捣药夜禽飞。
古洞何年辟,高人不可希。相逢多道侣,指点采樵归。
芸香时近曝书筵,缥帙缃囊得纵观。不是圣时修故事,岂知藏室有清官。
放眼乾坤独倚阑,古今如梦水云閒。南山也解留连客,直送岚光到坐间。
重重叠(dié)叠上瑶(yáo)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一作:又教)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
傍晚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参考资料:
1、楠浦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600篇》:沈阳出版社,2008年:197页
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瑶台:华贵的亭台。几度:几次。童:男仆。
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教:让。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花影本来很美,诗人却“几度呼童”去“扫”,原来诗人是用讽喻的手法,将重重叠叠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盘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无论怎样努力,也把他们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来一批。“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小人暂时会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收拾去”写太阳刚落,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明月东升,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阳落犹神宗崩,小人俱贬谪,明月升指改朝换代,小人不穷。
诗人巧妙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诗构思巧妙含蓄,比喻新颖贴切,语言也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