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指出飞梁是北新,羁怀冰释返吾真。
归逢乡井心才稳,羞对湖山迹已陈。
彻钥要芟三径草,怀人空睨一汀苹。
满头残发凝霜腻,达旦梳云却爱频。
猜你喜欢
东飞伯劳西飞燕,秦楼楚榭纷相恋。谁家妖丽可倾城,朱唇皓齿发新声。
美酒十千罗绮食,骏马香车恒络绎。花貌年年三六馀,宝珥金钿剌绣裾。
一朝离别分南北,意态可怜怀抱恶。
晴天倒泻落篷窗,风碎罗纹漾碧幢。两岸青山云断续,层层红叶醉秋江。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这首诗也没有脱离离情的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袅袅”、“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的颜色,洗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秾丽,这里径直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等等。雍裕之却不屑作这种别人用过的诗句,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也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在于诗人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匠心独运、高出一筹。
溪光如练雁行斜,独夜怀君坐月华。避世自怜中散地,挥毫谁到子云家。
风生暗渚催霜叶,秋晚闲窗落桂花。读罢王维清梦后,知他何处醉烟霞。
振衣千仞果真无,老睡溪云病欲孤。拄杖偶同登此顶,青天何梦到狂夫。
道谁皇极千年眼,天挂长江万里图。欲比泰山吾岂敢,醉中聊但小东吴。
隆然新堂,治所中间。
江岭环匝,州瘠以寒。
吾氓蚩蚩,吏有夺欺。
侯登新堂,来辑来绥。
新堂隆然,侯远近望。
力纾吾氓,俾获其仰。
瘠吾与食,寒吾与纩。
导尔嬉娱,废尔凄怅。
堂富众产,左右后前。
沼魴屿鸟,春棠夏莲。
莫莫者葛,荫五亩馀。
尔动尔植,其宁尔居。
侯讌新堂,宾僚接席。
观者墙立,垂髫戴白。
歌钟既合,手之舞之。
祝侯寿考,与江岭期。
阑干欹曲护群芳,恐似陶家欲就荒。日午坐来松影合,南风吹雨似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