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间关穿木杪,诘屈转山腰。
自昔形清梦,于今到紫霄。
容仪粲冰雪,环佩响琼瑶。
安得顾吴手,凭渠图素绡。
猜你喜欢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chóu)。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参考资料:
1、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2、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风流:指情高远致。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对于这种“愁”,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江山之愁”不是多余的,因为“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戎扰攘,所在未尝有乐土也”(《鸡肋编》卷中)。具体说来,继汴京沦陷、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朝廷的驻跸之地建康、杭州也先后一度失守。曾几何时,金兵直逼四明,高宗只得从海路逃遁。眼下作为行在的临安,又一次受到金、齐合兵进犯的严重威胁。即使敌人撤回原地,如果不对其采取断然措施,打过淮河去,收复北方失地,而是一味用土地、玉帛、金钱奴颜婢膝地去讨好敌人,那么性如虎狼的“夷虏”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没有安全保障。这当是诗人赋予“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深层意蕴,也是一种既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
“水通”二句,或对贯休《献钱尚父》诗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及薛涛《筹边楼》诗的“壮压西川十四州”有所取意。对前者主要是以其“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言婺州(今浙江金华)地位之重要;对后者改“壮压”为“气压”,其势比薛诗更加壮阔。看来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上述二诗之所以能够引起李清照的兴趣,主要当是因为薛诗对“边事”的关注和贯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骨。关于贯诗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婺州兰溪人贯休是晚唐时的诗僧。在钱镠称吴越王时,他投诗相贺。钱意欲称帝,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能接见他。贯休则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作答,旋裹衣钵拂袖而去。后来贯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礼遇,被尊为“禅月大师”。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也不肯轻易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李清照对这类诗句的借取,或是为了讥讽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
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诗,条件一旦有变,它也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被人所遗忘。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历时八九百年,余韵犹在,仍然撼动人心,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惟其如此,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须眉”,其诗还将与“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一样,万古常青。
幽禽啼不去,红蕊落还开。
意适时时醉,身闲日日来。
著书增水品,披句觅桤栽。
消息吾儿近,扶衰又上台。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春云乱远空,送客小溪东。茅屋鞦韆雨,板桥杨柳风。
路分高碛上,人去远烟中。独有双白鹭,沙边飞不穷。
摐甗声中宿雨晴,白云闲傍马头生。
东邻茅屋新烟起,南涧石桥春水平。
野鸟见多还问姓,山花开尽不知名。
故人宅近青松下,未到柴门已出迎。
玉泉迢递入昆池,百尺阑干俯碧漪。锦缆双维龙凤舸,雕楹深锁柏松枝。
侍臣鸣佩丹枫远,宫女临霞彩袖垂。曾预都人誇盛事,周南今日叹衰迟。
堤边杨柳柳边楼,六角华灯夜未收。十里荷花梦湖舫,二分明月忆扬州。
瑶天扇掩坤灵使,银汉槎回博望侯。今日天涯芳草路,玉珰缄札写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