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赤云蔽层霄,旱日作炎酷。
解带荫广厦,肤汗发如沐。
世无广寒宫,何地避蒸溽。
嗟嗟尚未已,里胥报甚速。
云有邑顽民,饮酒溢鼠腹。
半酣张空拳,中者致殒踣。
甲令著定宪,继踵当视覆。
驱车不敢缓,冒暑走山曲。
敝盖无丈阴,托庇何跼促。
因思古贤宰,民鲜犯鞭扑。
子贱弗下堂,政务自清肃。
顾予今何人,为治乃不淑。
民既冒重辟,已亦苦匍匐。
胡不树善治,泰然处华屋。
猜你喜欢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
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153-154页
快意:称心满意。可人:合心意的人,品行可取的人。
好怀:好兴致。
这首诗讲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感受: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颇感惬意,但往往很快就读完了,掩卷之际,令人怅然。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非常盼望这样的知心朋友多多前来与之交谈,但偏偏不见踪影,久盼之后,令人失望。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偷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陈师道作于同年的另一首诗《寄黄充》说:“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两首诗所表达的感受是相同的。作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和当时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诗人困居徐州,生计维艰,尽管“人不堪其贫”,作者却不以为意,依然“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诗人以苦吟著称。只有读过万卷书的人,才能如此精炼准确地捕捉到读书人读快书、又意恐读完的共同心理状态,“书当快意读易尽”是作者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也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当时诗人的知心朋友尽在远方,黄庭坚被逐斥戎州(今四川宜宾),苏轼被贬谪海外,音信难通;魏衍自徐州移沛州,张耒任职宣州,皆无从相见。而诗人一口气将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十分盼望能同这些朋友一起交流读书所得、讨论作诗的甘苦。他思友心切,整日恍惚若有所失,因此发出了“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慨叹。怅然、失望之余,诗人又转以旷达,试图自我安慰:世界上的事情每每和主观愿望相违背,人生本来就难得有舒畅愉快之时,何必自寻烦恼呢?钱钟书《宋诗选注》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这首从作者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诗,正好用“朴挚”来说明其风格特点。
宋人爱用诗来说理。诗人多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这首诗同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等脍炙人口的理趣诗的上品相比,虽略逊一筹,但仍是一首好诗。诗中所讲的道理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亲身感受,所以读来并无枯涩之感。吴曾认为,这是陈师道的“得意诗也”(《能改斋漫录》),评价是中肯的。
画梁燕子报新归。好语全稀。庭芳侵亚红相对,却羞见、蕊蕊枝枝。说与吹箫旧侣,痴心指望多时。朝云暮雨失欢期。碧画谁眉。凝愁立处桐阴转,又还是、红日将西。谩道梅花纸帐,鸳鸯终待双飞。
问学知君有所从,未闻论事剧谈锋。滔滔元自滥觞水,凛凛定期寒岁松。
不负师承经子厚,共于人物惜元龙。涟川川上书堂路,宁复斯人旧履踪。
唤起提壶池上饮,春残满地红英。忽闻墙外子规声,不如归去也,终是不分明。
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湘灵。风前泪眼几时晴,月高星数点,香冷漏三更。
春深云霭簇溪头,风动涟漪织锦流。色映桃花通竹院,光翻练影上兰舟。
遥汀演漾鯈鱼乐,曲渚潆洄鹤观幽。可是雨霖沾溉足,遂成汪泽沛芳洲。
当时诤臣论,夫岂谤书函。执政宽相假,流言转自惭。
本应呼第五,不合受朝三。遂我初衣后,秋风农圃谙。
微月淡芜城,飞萤纵复横。
蛙鱼凉亦乐,跳港触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