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猜你喜欢
万事模棱持两端,脂韦自饰巧求全。
如何身处周唐际,党武翻成狥一偏。
平时广朝中,相见辄欢喜。
昂藏八尺身,所负必奇伟。
四方献善败,军国盈虚计。
叩之如川流,滚滚不知已。
天子汩汝能,吾臣鲜其比。
而况所设施,粲粲在边鄙。
西戎未纯一,汝可三军帅。
擒之或纵之,高枕惟尔恃。
公拜稽首归,眉目凛生气。
顽童玩天恩,豢养若骄子。
欲痛以鞭笞,而畏蹄不止。
二者不两全,在所以节制。
又如畜狂犬,系颈不系尾。
收其要害处,进退随所指。
重城夜彻关,沙漠净如水。
辞别不踌躇,安边从此始。
满座长留客,分曹静放衙。开帘调舞鹤,入座绕繁花。
胜算棋偏敌,高谈日欲斜。非君时命酒,何以度年华。
俯仰随时笑不堪,乞闲高卧水村南。古今之道揆无二,天地与人参作三。
几卷诗书闲自味,一肩风月倩谁担。交游知己如公少,清暇频过共细谈。
东郡趋(qū)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dài),平野入青徐。
孤嶂(zhàng)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chóu)躇(chú)。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4.
2、杜甫著邓魁英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1-2.
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初:初次。
海岱:东海、泰山。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
古意:伤古的意绪。踌躇:犹豫。。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月上吟窗疏影浮,暗香风动袭衣裘。
温存留索巡檐笑,遮莫高楼起笛愁。
赋诗投金濑,俸入犹半有。
煇煌奉国节,一粟乃不受。
赢副初何心,国计要丰阜。
一丸济世德,阳报期千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