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得得寻幽到水天,开樽洗勺动庖烟。
败欢红袖翻棋局,惯客鸟衣佛坐边。
好景自应分半席,雅歌政不欠繁弦。
黄昏未忍轻归去,长笛一声何处船。
猜你喜欢
吟鬓萧萧风雪客,黄河太华曾亲识。振衣舒啸巍然亭,目尽江淮天一碧。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g)。(银铮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参考资料:
1、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2、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图史列坐隅,深居惬幽情。汉上青山多,开轩眼增明。
白鸟烟际来,清风竹间生。抱瓮汲新井,佳蔬有馀馨。
懒散时自适,收书松下行。青苔没屦迹,凉露尚沾缨。
入云问山寺,忽闻疏磬声。
岭南岭北岁频烦,知有先人素业存。偶著茶经唐处士,别分藜火汉王孙。
同心千里能回驾,病足三秋未出门。空荷瑶华枉相祝,白头衰谢更何言。
狱成三字了英雄,坟在栖霞第几峰。半壁江山埋碧血,一生功业痛黄龙。
饥餐胡虏悲歌壮,念切君音怒发冲。宰木至今无北向,空怜顽铁铸奸凶。
牛酒享宾客,焦烂列前荣。有人先事早计,残突伴孤星。香火家家绘象,鼛鼓村村祠宇,翦不断人情。清泪九皋鹤,唤起梦魂惺。白苹洲,芳草渡,玉湖亭。画帘挂起箓簌,一卷易同盟。携手锦江箍隐,觌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平。三老冁然笑,云散太空清。
梅雨知时节,农家喜若何。
积薪蚕下箔,锄水稻分窠。
绿有笋成竹,黄无麦作蛾。
一春尝苦旱,三日未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