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闻名每恨不相识,相识梅关眼带青。雪干冰姿披宿雾,银钩玉唾丽繁星。
居邻山谷传宗派,系出燕公有典刑。陶写风光吟咏了,更培勋业照青冥。
猜你喜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ǒu)花深处。
争(zhēng)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lù)。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参考资料: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0页。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怎样才能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
东阁听泉落,能令野兴多。——行式
散时犹带沫,淙处即跳波。——裴度
偏洗磷磷石,还惊泛泛鹅。——张籍
色清尘不染,光白月相和。——白居易
喷雪萦松竹,攒珠溅芰荷。——刘禹锡
对吟时合响,触树更摇柯。——张籍
照圃红分药,侵阶绿浸莎。——白居易
日斜车马散,馀韵逐鸣珂。——刘禹锡
官亭芳树倚寒江,琼蕊疏疏映琐窗。停棹晚看花发少,开轩时有雁来双。
一枝春到书先寄,千里使还心已降。尽日凭阑酣咏久,香浮绿萼酒盈缸。
蓬莱荐剡五云深,才子囊书赴上林。双涧野僧留别偈,七岩山色寄离心。
广文官舍期同饮,记室王门待盍簪。明到秣陵应话旧,为言江畔独行吟。
问君何许水边村,亦有扁舟乘兴人。无限好山茆屋外,他年倘许我为邻?
烟雨暗郊墟,颓然卧草庐。
虫喧梦回枕,灯伴读残书。
短褐频关念,荒畦久废锄。
更堪湖水涨,累日食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