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残本宋有目无诗。他本皆无。
猜你喜欢
一旬苟不雨,万木昏苍苍。
朝见洗林叶,动摇生辉光。
晚逢开疏阴,枝上漏微阳。
翠色固以好,安得无秋霜。
伏日每苦热,古来亡事侵。
尝闻东方朔,割肉趋庭阴。
百职当早罢,将畏赫日临。
我无归遗人,怀念空沾襟。
雨淫上复落,云暗不少开。
泥将没马胫,思子日几回。
我既不可往,子亦不可来。
屋漏又苦甚,巾舄生莓苔。
安肯问农亩,唯忧无酒材。
但能置醇酎,莫负吾樽罍。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此诗寓意深微邃却含而不露。元朝统治者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以蒙古、色目人为上等人,以汉人、南人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驾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们靠江南的条件富有了,却仍辱骂江南人不绝。诗人心中不平,故作此诗以讥之。
揭傒斯的五言短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元以来“重逸轻俗”的审美倾向。如《寒夜》:“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高花开几点,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对尚依稀。”《洞庭秋月》:“灏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凌风人,吹笛君山上。”《平沙落雁》:“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烟寺晚钟》:“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这些诗作是承续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一系的诗风而又加以发展的。其境界高逸,远离尘俗,表达了一种宋元以来的士大夫情调。其中《寒夜》最让人回味,小诗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传神地绘出一幅清夜客旅图。一、二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谓草木丛生),制造出一种清旷冷寂的氛围。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体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一叶落”的声音是够细微的了,馆中人却能清晰的辨闻,足见夜间的寂静;而一个“时”(时时、时而之意)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栈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
锦瑟华年似水流,赪颜犹带嫁时羞。袖中蜥蜴欢痕褪,发后蝤蛴齧印留。
户耿玉蝇逾半夜,帘霏金粟近中秋。盟香共拜如环月,稳取团圞在后头。
姊妹低头内款时,石家妃子骂封姨。即今未了炎凉债,许傍梅花写一枝。
碧眼胡儿拜武皇,贡书犹托岛中王。直陈藩国流离状,曾有吾家侍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