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中有幽人,独步溪桥月。莫问兴如何?披图亦清绝。
猜你喜欢
渌(lù)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pín)。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一作“日”。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欲语:好像要说话。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对此诗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劳作中对爱人的思念。按这样理解,这首诗就与《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极为相似,它们都选择了渌水荡舟的背景。不过《关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而这首《渌水曲》虽也直言“愁杀”,但语气隐忍克制,如雾里看花,热泪欲零还住。《关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节十分完整,意态高雅,从容而颇具富贵气象;而《渌水曲》则似唯有无边愁怨,不着际涯,正是抉择其寂寞凄凉之状。《关雎》中,哀止于“反侧”;《渌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劳作,都可谓哀而不伤。
雨声点滴朝复暮,中有诗人绝尘句。
云门咸池渺千古,断谱遗音此其绪。
雨声点滴夜不休,中有羁臣去国愁;九疑联翩湘水秋,忠诚内激涕自流。
我今衰病百无念,卧对青灯吐残焰,支床纳息效寒龟,傍枕长吟笑孤剑。
雨声不断睡愈美,窗白鸦啼揽衣起;呼儿烧兔倾浊醪,又倚胡床雨声里。
莫作寻常一尉看,斯人能大所居官。
才高不数麒麟楦,气盛曾排虎豹关。
初筮事人须以直,有心及特莫辞难。
此行有一为君贺,刺史贤如元次山。
酸寒北山尉,憔悴孔州守。枯鱼同处陆,濡沬赖诗酒。
当时年尚壮,意气亦何有。祇今双鬓华,十载一回首。
仕初君似遇,游倦吾已丑。邂逅记昔游,空嗟汉南柳。
谁是生花笔擅长,十年前事怕思量。名场黑漆三生梦,词客青衫两鬓霜。
官吏有钱能造命,文章无福不生光。祗今留得閒身在,又见黄槐举子忙。
弟兄相逊入蛮荆,啮雪茹芝不为名。薇叶日蕃山日在,几人曾上首阳行。
百岁交情自古难,才于好处又间关。有诗留别知君厚,无物赠行非我悭。
杯酒忍听三叠曲,片云知隔几重山。天高海阔多鸿雁,无惜音书数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