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堂堂翰林公,清癯如令威。雪花对尊酒,浩气先春归。
一还天地素,平尽山川巇。松竹泻清声,窗户明幽辉。
呼童设茶具,巡檐收落霏。清寒入诗肠,思绕昏鸦飞。
力除盐絮俗,改事文章机。后生那办此,颦眉正冥挥。
请看西溪老,传著东坡衣。
猜你喜欢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退之谪阳山,始得区生喜。其后迁揭阳,颇复称赵子。
穷荒非人境,瘴海绝涯涘。亲识久去眼,此言不到耳。
所欢诚易为,未必尽洵美。谕如逃虚空,闻人足音尔。
我来衡山阳,情况本异此。一意等万殊,何尝分远迩。
四海皆兄弟,蛮貊固州里。而于择友间,颇戒不如己。
乃得黄夫子,风韵淡如水。为学本之性,言文贯于理。
遗我累幅书,磊落字盈纸。不诡亦不矫,不华仍不俚。
胡为连城珍,韫藏椟与匦。赏心一何快,区赵非所拟。
昔我在朝廷,尝得二三士。声名未振发,自任以为耻。
于今复何能,有志而已矣。譬将助飞迁,身方在泥滓。
作诗写吾心,词殚意未已。
沿海罗军卫,高皇睿算神。承平虽有日,勇略岂无人。
飞挽黄尘暗,徵兵赤羽频。徒劳议封爵,丑虏敢称臣。
分袂怀兰畹,飞帆倚桂舟。白云何处所,绿树是南州。
古岳连云起,清湘抱月流。凤笙如可望,伫尔太清游。
送君不复远为心,余亦扁舟湘水阴。路逐山光何处尽,
春随草色向南深。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倘见主人论谪宦,尔来空有白头吟。
儒仙本绝俗,笔下开丹丘。云霞敞奇胜,松桂凌深秋。
群峰簇天外,碧海芙蓉浮。讯彼丘中人,何当招我游。
对之清兴发,岸帻浮青州。
黄柑压树酒浮,蚁红叶满林梅放花。
三叠青山老竹杖,十年明月故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