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画船载酒西湖上,一日笙歌几万钱。独抱孤桐向何处,夜深弹月上青天。
猜你喜欢
几万人家山水中,为官古雅少人同。
疏帘衙退卷花轴,曲槛客来凭竹风。
唯道簿书多傍俗,自怜琴酒未妨公。
等闲呵出郭门近,轻棹绕湖寻佛宫。
告老身心日互催,又将乌帽点黄埃。
丫头岩下来仍往,四十三年十二回。
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
五云楼阙耸天颜,龙烛交光万寿山。缥缈祥风来帝所,御香时得到人间。
清池混混自原泉,逝者如斯无间然。若比先生知道处,终身愤乐不知年。
花前蓬鬓影婆娑,每到花开即浩歌。甘草虽甜终傍苦,蜘蛛纵巧不离罗。
常年欢与愁相对,百岁仙于人孰多。白日既知无返理,问君何不买青娥。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miǎo)邈遐景,载欣载瞩(zhǔ)。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shāng),陶然自乐。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长河已被春水涨满,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称心而言,人亦易足。人但求称心就好,心意满足并不困难。
喝干那一杯美酒,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参考资料:
1、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3
2、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8
洋洋平泽,乃漱(shù)乃濯(zhuó)。洋洋:水盛大貌。平泽:浇满水之湖泊。漱、濯:洗涤。
邈邈:远貌。遐景:远景。载:语词。瞩:注视。此句写诗人眺望远景,心感欣喜。称(chèn)心而言,人亦易足。称:相适合,符合。
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写自己在水边的游赏,这情趣和《论语》中说的“浴乎沂,风乎舞雩”相似。“洋洋平泽”,是说水势浩大而湖面平坦,诗人就在这湖边洗濯着(这里“漱”也是洗涤之意);“邈邈远景”,是说远处的景色辽阔而迷濛,它引人瞩目,令人欣喜。这四句中写动作的两句很简单,其实就是四个动词。“乃”和“载”都没有实义,主要起凑足音节、调和声调的作用。写景的两句也很虚,不能使读者切实地把握它。但实际的效果如何呢?那洋洋的水面和邈邈的远景融为一气,展示着大自然浩渺无涯、包容一切的宽广。
诗人在湖中洗濯,在水边远望,精神随着目光延展、弥漫,他似乎和自然化成了一个整体。这四句原是要传布一种完整而不可言状的感受、气氛,倘若某一处出现鲜明的线条和色块,就把一切都破坏了。后四句是由此而生的感想:凡事只求符合自己的本愿,不为世间的荣利所驱使,人生原是容易满足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朦胧醉意之中,我就自得其乐。
以上是说暮春之游在自然中得到的欣喜。陶渊明热爱自然,这是人所皆知的。他病重时写给几个儿子的遗书中,还言及自己“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不过,陶渊明之热爱自然,内中还深含着一层人生哲理。在他看来,多数人由于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无止境的欲望,于是虚伪矫饰,倾轧竞争,得则喜,失则忧,人生就在这里产生了缺损和痛苦。
而大自然却是无意识地循着自身的规律运转变化,没有欲望,没有目的,因而自然是充实自由的,无缺损的。人倘能使自己化同于自然,就能克服痛苦,使人生得到最高的实现。
至于陶渊明“欣慨交心”,并有一种感伤的缘由是他终究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完全面对着自然生活——即使是做了隐士。当时动荡不宁、恶浊昏暗的社会现实,与陶渊明笔下温和平静的自然,恰成为反面的对照。它不能不在诗人的心中投下浓重的阴影。三四两章伤今怀古的感叹,正是以此为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