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扁舟落日成安驿,驿前危樯密如箦。岸高浪急不得前,争先进寸复退尺。
须臾缆定心稍安,独据胡床坐深夕。水边灯影正晶荧,陌上铃声还络绎。
才听打鼓按官船,又见驱车送行客。揽衣近前试问谁?往来一日多数百。
中原征需苦繁剧,江南转输严督责。况今使者类狼贪,水陆鲜肥随口索。
致令编户疲差役,生计萧条徒四壁。已将弱女纳官钱,更遣中男补丁额。
曩时河上几人家,今日飘零竟无迹。请君置此勿复言,言罢空令愁思积。
几点残星散空碧,船头别我东窗白。
猜你喜欢
岸阔樯(qiáng)稀波渺茫,独凭危槛(jiàn)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9-10页.
河:黄河。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危槛:高高的栏杆。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漏天不放十分晴,护得牂牁积翠青。几驿西南芳草路,黔陵山上数旗亭。
何人作亭山半道,颇解发舒山掩藏。
几度携筇挽君去,月高人寂尚绳床。
叹息尚未终,入眼益奇变。汹汹清浪滩,滩阔势转悍。
水急风旋生,廿里激雷遍。寸步须千篙,十夫助一牵。
浪花并怒飞,直前抟人面。侧闻马伏波,于此下蛮甸。
至今古祠留,时有行客荐。将军西川豪,气冠云台彦。
中兴效驰驱,垂老历转战。如何薏苡谗,千古共悲叹。
英灵傥未徂,乘此泄愤懑。我亦从军人,呜呼泪如霰。
朝看东南,暮看西北。一见便见,一得永得。灵云谩道见桃花,临济未是白拈贼。
万斛惊珠冷,银河落翠微。自歌还自舞,谁是复谁非。
高鸟知何处,浮云去未归。好风将落叶,著意认柴扉。
秋帆一幅随高雁,长安片月相思见。茭菰十里送君行,捩柁未开泪欲倾。
燕都我曾游几度,悲歌饮酒时无数。易水荆轲不用求,击筑一声寒云流。
寒云流,秋色里。望诸一去三千年,高台黄金今亦地。
羡君持管复能书,谅君弹铗食有鱼。大道朱门天外起,长堤骏马柳中趋。
柳中天外鸣孤鹤,长笛短箫断复作。此时为忆越山头,小肆高囱同夜酌。
天目高峰六千丈,陪余一拄青藜杖。飞瀑能为疋练长,古藤复向回溪涨。
回溪疋练有时休,二十功名正黑头。你今有术可干禄,我巳无相堪封侯。
秦山人,号冰玉,飞雪哦诗清簌簌。昨宵一为泛湖船,今日何当别远天。
种得梅花三百树,望尔早归抱瓮鹤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