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斋沐戒徒御,星言趋绛坛。属兹愆阳序,雩祀罄衷丹。
龙湫窅深閟,神物时蜿蟠。馨洁始云荐,灵祈纷可干。
沛然感敷施,霢霂济多难。淅淅在林畹,冥冥被冈峦。
焦原幸沾濡,庶类同忻欢。鸣鹳集穹窒,翔鳞跃纹澜。
郊坰悦童耄,庠塾庆衣冠。所协咏归趣,方希民俗安。
赓歌诵云汉,玄化奚能殚。
猜你喜欢
神之降兮海东,羽旗飘飖兮光曈曈。谁使神无家兮良可恫,白版帝子兮怜孤忠。
招游魂兮为寄公,有儿墨衰兮正从戎。保兹香火兮赖兹提封,神其来兮驻我苍宫。
郤縠敦诗书,祭遵事雅歌。非才衒空名,覆败诚不多。
小范真吾师,匹马双导戈。笑拥兵十万,夜下白鹿坡。
蜂蝶纷纷过短墙,千枝万蕊占年芳。仙花自与凡花别,流出武陵春水香。
突兀匡庐雾里来,登高词赋并堪裁。留题欲占青霞色,倚和谁当白雪才。
九派寒光彭蠡泽,万家晴色豫章台。遗踪谢监俱零落,一为名流问草莱。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lòu)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yù),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shù)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xiàn)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与友人书
孤陋:片面、浅陋。觉:自觉。域:地方。资:盘缠。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丘,即孔子。以:动词,和“如”“若”相同。勉:勤勉,努力。为学;做学问方:地方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犹当:还应当。济:有利。丘:孔子。
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鹧鸪啼后子规啼,更送新声渡海西。愿祝禽言成准卜,与圆佳梦到春闺。
密洒疏飘尽自由,通宵到晓未须休。平生愁听芭蕉雨,何事今来听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