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游子结束向何处,城中雪花几尺围。去家万里多梦见,辞亲十年今始归。
道士吹箫赤壁下,行人泊舟黄鹤矶。我亦张帆拂南斗,卧看明月去如飞。
猜你喜欢
睿思东阁倚阑干,貌得龙驹带笑看。回首天闲成寂寞,青城尘土昼漫漫。
昔者同于役,凉飔袭葛巾。南朝黄叶寺,上国素衣尘。
岁月趋蛇壑,风烟逐雁臣。今成独归去,惆怅鬲津滨。
飙轮离外滩,一夜始森漫。四顾无涯岸,浮天波连山。
浪花散复合,万古不曾闲。开怀纳宽广,何嫌一躯孱。
宦游从此始,差胜善闭关。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jìng)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z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参考资料:
1、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12-313页
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墙东:指隐居之地。身:自己。
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风韵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犹:尚且,还。伴:陪伴的人。岂得:怎么能。
可独:哪里止。长:通“常”,往往,经常。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诗人想象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带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值得神往的美好状态。这也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诗人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不断反问,也是侧面表现诗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语言朴实真挚,推心置腹,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环境,笔力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倍感舒畅惬意。
门有车马客,乃是故乡士。
昔别各壮颜,今见不相似。
上堂叙情亲,拜跪出妻子。
对案未能食,历历问桑梓。
当时同游人,十有八九死。
松柏长新坟,荆棘生故址。
欢言方未终,悲感还复始。
因思兴谢端,叹息不能止。
楚泽兰纫佩,廉泉水洗心。荷锄通草径,戴笠钩藤阴。
欲蚤休陈事,须甘遂陆沈。谩呈诗藁本,李杜若知音。
老夫近日苦多屯,且喜来朝已立春。
但得余殃随腊去,敢图好事逐年新。
湖山入眼风光好,亲旧论心气味真。
更若此身无疾疚,快哉天地一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