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叶萧萧声自雨,西风夜作离人语。秋亭野色满江南,谁捣玄霜千万杵。
猜你喜欢
海内兵方起,离筵(yán)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yīn)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参考资料:
1、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
“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怜:即爱。负米: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想忆:指别后思念。看来信:一作“望来信”。后期:指后会之期。
殷勤:情意恳切。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往离日苦长,来别日虞久。相依晨夕间,属子一樽酒。
志趣各有存,大节期不苟。讵以恃爱深,而负厥身咎。
世事方艰虞,勋名惧衰朽。金飙卷淮流,花骢嘶岸柳。
努力舒远猷,金印行系肘。当路急需才,况有平生厚。
短策余顾惭,清操誓终守。临河濯长缨,愿言告良友。
破屋孤峰顶,因思在去年。分香朝诵咒,联榻夜修禅。
解脱华同绽,菩提果共圆。胡为先别去,令我独悽然。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知自何山得,磨砻作酒杯。
斟疑五色动,醉认一拳开。
窪似泉舂出,痕如藓渍来。
主人心朴素,爱惜过琼瑰。
天涯同是客夷门,月夕相将共此尊。念我怀才知有意,逢君任侠敢无言。
歌残白苧情犹剧,看罢青萍态欲翻。明日匆匆应话别,飞花疏柳总消魂。
忆昔寻幽碧海隈,槎仙拉我到蓬莱。路从黄荻州边过,潮自乌潴巷口来。
把酒凭阑山似画,濯缨临岸水如苔。晚晴一曲西风笛,凉月飞光满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