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南陋巷居新僦,绿竹移来几个斜。
丛桂山中招旧隐,读书堆里认君家。
蜀人谩诧文园赋,吴市争看卫玠车。
断简味腴如啖蔗,虎头痴绝至今夸。
猜你喜欢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令巍巍、一段风流。看情性、忒温柔。记得河桥曾识面,雨凝晴、欲问还羞。沈吟半晌,蝉敧舞鬓、莺涩歌喉。到黄昏饮散,□虽未语,心已相留。纱窗低转,红袖同携,随花归去秦楼。酒力难禁花易软,聚眉峰、点点清愁。瞋人笑语,朦胧娇眼,?鬌扶头。醒来时、月转西厢,隔窗犹听箜篌。
罢父之山洱水源,首尾峡束中渊浑。刬地横开大理国,挟风酿雪天阴昏。
波光渺渺破古镜,寒涛日齧苍山根。特留隙地辟城郭,一览已尽百里宽。
四洲三岛在何所,稍见数点青鸦翻。长路漫漫绕海角,孤烟一抹销人魂。
朝看帆来暮帆去,风如潮信无移痕。五湖欲往计未果,思与水仙相对论。
山村风雪夜,犬吠有人归。不道梅花冷,悬灯掩竹扉。
天与精忠不与时,堂堂心在路人悲。
龙颜帝子方推毂,猿臂将军忽死绥。
洒泣我来瞻画像,断头公耻立降旗。
海州故老凋零尽,重见王师定几时。
鹄雏二三月,毛羽如长离。为感姑恩养,徬徨不忍飞。
舆梁斜倚处,檐影坠清流。往往抽簪者,常为孺子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