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雨沉清磬,霜林起暮鸦。莲台三品叶,佛果一时花。
觉路昏罗縠,禅灯黑绛纱。早知婴世网,悔不事袈裟。
猜你喜欢
信步寻僧去,经台梵韵清。竹窗云影过,草阁夕阳横。
磬响开经卷,香飘绕殿楹。青山飞白鸟,暮景一时生。
宿寄禅房静,云深路暗通。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
沧波镜空似沼,灿楼台倒绮。听笙鹤、夜过穹窿,彩虹飞跨天际。
黛蛾扫、双鬟浅画,尘潭蘸影秋容霁。背冰弦歌罢,斜阳一缕飘坠。
无数鸳鸯,乱引画舸,趁新妆倦倚。露汀外、香褪红衣,石鳞沈恨荒翠。
腻游仙、山灵劝客,碎琴抚、霜鸿流水。梦恹恹、酒醒天涯,顿忘身世。
瑶源咫尺,野眺年年,只有看山美。谁信道、香炉伏枕,老去吟望,鬓影低垂,暗孤欢事。
丛丘鹿走,沧桑经眼,碧鲸翻海掀天色,渺惊蓬、送老知何地。
伤心到此,登临坐石分苔,泪抛苑花红纬。
娥池怨粉,响屧虚廊,报漏声正迟。看落尽、凌风珠唾,旧霸青山,占断人閒,画阑十二。
烟收越网,云开秦镜,吴王宫里沈醉处,惹漂花、碧染悲秋袂。
峰头冷雁声声,一曲猗兰,寄愁万里。
世间鱼鸟各飞沉,茅屋青山无古今。
毕竟替他愁不得,几人虚费一生心!
衰薄功名晚,羁栖岁月深。篇章唯楚些,儿女尽吴音。
见面知何日,从公话此心。时光肯相待,白发已如林。
二年寄迹闽(mǐn)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两年来,您托身借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如今忽然转念,要离开这儿,前往浙江。
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5-206.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73-374.
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如今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全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次句写张巨山离开,用了“一笑翻然”四字,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故作达语。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既非回乡,又不是仕宦升迁,此次离别,肯定愁多欢少,因此诗人写他洒脱,正带有不得已处,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
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书房依旧,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写,便索然无味。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如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自然界的风物,谁都知道是无情的,但由于诗人的观感心情不同,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刘子翚这首诗就是如此,把明月拟人化,说它不知人已去,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这样的构思,在古代被普遍运用。著名的如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依旧,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又如岑参《山房春事》云:“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把庭树拟人化,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其他如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法。
海门东望浩漫漫,风飓无时纵恶湍。黑雾涨天阴气盛,沧波衔日晓光寒。
岂无方士求灵药,亦有幽人把钓竿。摇荡星槎如可驭,别离尘土亦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