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门之外多佳丽,白水茫茫绕天际。中有幽人春野翁,摘荷采芰纫衣袂。
春野读书曾万卷,只今一字不欲看。只将元气手中调,不许红尘眼中散。
昨者铸鼎鍊九还,吾欲从之乞一丹。青牛在田不肯语,轻蓑大笠天将雨。
猜你喜欢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yì)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lín)。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chán)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0
2、孙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1-173
3、王水照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72-73
适:往。
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天骄: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旬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当涂典午事纷纭,西蜀山川付暮云。我到岘山无泪洒,秋风曾拜卧龙坟。
二月隋堤水皱池。流莺已在最高枝。一般飞絮无才思,却任东风刬地吹。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筹笔筹边鬓有霜,酂侯勋伐在旂常。岷峨形胜三持节,戎马功名几战场。
儒将军容须整暇,暮年家难太仓皇。孙宏东阁尘封后,谁下西州泣数行。
高门元世旧,客路晚追游。
清绝闻诗语,疏通岂法流。
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
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
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恨赋投湘水,悲歌祀柳州。
何如五字律,相与一樽留。
更约登尘外,归时月满舟。
红蓼花开水满洲,西风吹梦总成秋。衔泥不及三春燕,两两巢君翡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