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久羡江淹笔,仍扳陆贾车。别怀唯尔赋,新论是谁书。
鸠署残星外,羊城明月初。岁寒须自保,鸿雁正愁予。
猜你喜欢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wēi)。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yíng)湿不飞。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
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参考资料:
1、周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Ⅱ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827-830页
2、米治国周惠泉陈桂英.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04:67
3、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03:531
4、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03:270
5、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汤显祖曲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61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寂历:寂寞、冷落。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残月:这里指下弦月。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犹:仍然。流萤:飞动的萤火虫。湿:浸湿。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陆子居山阴,杜门辄经年。有时思出游,两屦凌风烟。
长镵斸灵苗,大瓢挹飞泉。眼长不及寸,能著万里天。
不饮颜常丹,不食腹果然。金丹亦弃置,我是地行仙。
官舍无花甑有尘,纵将画展不如真。
若非折寄珍珠颗,几是萧条过一春。
坐对疏林日渐低,闲看归鸟正高飞。野夫自为吟诗苦,不是悲秋减带围。
早云燎太空,头戴笠子好。惟笠质不同,农家费探讨。
葛藤编林泉,箨箬裁篁筱。宜雨不宜晴,当夏用者少。
忆昔有黄冠,黄色服以草。截去阶外蒲,诛就檐前茆。
每年三伏初,西畴有事早。秧插荫随槐,畬锄香围稻。
倏忽透炎威,依旧苦乾燥。曷若此笠成,迎凉经意造。
圆样月玲珑,遍覆云环绕。薰风吹野田,珠露披清晓。
秀色映须眉,佳气明瞳瞭。不愁红日红,耘耔忘杲杲。
隐见傍钓矶,高低逗池沼。茅茨屋不除,莓苔榻无埽。
铺席芦苇参,裁扇蒲葵小。天地一蓑翁,此物此时宝。
翩韆携屐来,伊谁是坡老。
去国怀丘园,入远滞城阙。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风草不留霜,冰池共如月。寂寞此閒帷,琴尊任所对。
客念坐婵媛,年华稍庵薆。夙慕云泽游,共奉荆台绩。
一听春莺喧,再视秋虹没。疲骖良易返,恩波不可越。
谁慕临淄鼎,常希茂陵渴。依隐幸自从,求心果芜昧。
方轸归与愿,故山芝未歇。
知君桃李遍成蹊,故托乔林此处栖。虽然灌木凌云秀,会有寒鸦夜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