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殿辞新月,吴山理旧云。官初拜典客,人自号徵君。
松坞苓从长,芝田鹤自群。怜余亦世弃,消息倘相闻。
猜你喜欢
未曾识面已相怜,祇为流传句数联。贫病依刘空有愿,乱离访戴更无缘。
感恩何日酬知己,报德衰年叹逝川。春树暮云频引领,最关情是李青莲。
一疏归来卧旧山,几回天上识容颜。城边黄石留侯去,海内苍生谢傅閒。
日月梦随天阙仗,烟波家在洞庭湾。南瞻江汉无多路,不得乘槎一往还。
醉漾(yàng)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参考资料:
1、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2、陆林.宋词白话解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9页
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六尘”。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
乱红:落花。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上片“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这个“花深处”,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词人为了排忧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胧之中,词人受潜意识的支配,仿佛觉得自己划起了小舟,正轻松自如地随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进发。路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词人十分欣喜,他左顾右盼,不知不觉中,已“林尽水源”,来到了“花深处”。阅读这两句,关键是要抓住“醉”这个核心词语。醉入梦乡,本是常事,所以说这两句是写梦境幻象。“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是词人神志清爽后的抱恨之言。尘缘,本为佛教名词。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观在这儿是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类。假如自己不出来求仕为宦,就不至于有此时的迁谪之祸,这就是“尘缘相误”。而此刻身受官府羁绊,即使想找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远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这就是“无计花间住”。
下片“烟水茫茫”四句,乃是词人有意识地择取人世间的四种凄凉景象,来影射他黯淡、感伤的心境。“烟水茫茫”,则前途渺遥可知;“千里斜阳暮”,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山无数”,正是阻力重重、难回朝廷的象征;“乱红如雨”,就是说美好事物正在横遭摧折。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满纸面。结句“不记来时路”,源于《桃花源记》。陶潜说,武陵渔人出桃花源后,在返家的路上处处作了标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个结句正暗应了题目和开头,道出了词人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窘境和苦况,表达了他“抽身退步悔已迟”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绪。
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
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
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孙侯二尺短檠前,何啻颂诗三百篇。
金銮玉堂未归去,聊结江湖山水缘。
官闲不复弄朱墨,胜日过门无恶客。
春风快马紫游韁,花底黄鹂尽相识。
酒酬谈辩翻波澜,得句全胜得好官。
我亦从来有诗癖,撚髭一字吟难安。
不知辛苦竟何益,闻道何妨死今夕。
他年傥使无知音,盈编不作一钱直。
日来颇怪诗筒迟,恐君豫办磨崖诗。
中原窟穴尚狐兔,未应便草閒居赋。
野寺空崖里,高台旧国傍。山川待我辈,风日媚重阳。
云峤秋临迥,松林暮倚长。由来宋玉意,摇落自悲伤。
任尔巍峨千万丈,也须还我上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