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波涛日陷蛙鸣起,梁园一夜满城水。屋庐半塌塌人死,可怜哭声水声里。
忆昨出饮黄昏归,零濛巳洒力尚微。岂知中宵鬼神怒,雷翻电滚雨如注。
我时怵愓不得眠,窗灯扑杀无计燃。汹涌一任霹雳走,恍忽若有蛟龙缠。
地轴震仄久益急,披衣起坐坐复立。鸡鸣气势幸稍缓,积渐天明日光入。
琴沾书湿开我堂,二仪高下云低昂。黄鹂晒翅燕语梁,前何恐惧今何康。
万事夷险谁豫量,及时弗乐头颅苍。
猜你喜欢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bǒ)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0-351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簸却:激起。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老去仍羇旅,逢春非我春。
物华随意别,感慨与时新。
柳重将迎客,花然似笑人。
十年忧国泪,依旧洒衣巾。
言亦不可甚,行亦不可极。行极无馀地,言甚无馀旨。
大人处世间,常留不尽意。
吴越山川几落晖,登临转步入云扉。
寺名曾侈天真锡,碑字空传武肃挥。
灵洞土埋攒棘掩,古台石落借松园。
龙旗鸾辂曾遮拥,有祀圆丘庆六飞。
阴阳舛错,亦孔之遌。斤斤其月,有星薄之。呜呼天高高在上,意安若兮。
泪眼朦胧,滴损桃花双颊。起傍朱阑,听东风啼鴂。
旧欢如梦,隔断云山干叠。恨柳嗔花,怨蜂愁蝶。
沉水香酣,倚薰笼、肠万结。绿波春草,记去年离别。
那忍春归,又见梨梢飞雪。褪尽铅华,镜中妆靥。
纷纷俗子信么么,过眼何须问唯阿。三径固知皆坦路,一庵聊复障颓波。
陶潜彭泽思松菊,贺老鉴湖吟芰荷。闻说与君同得道,月明风静每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