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陵野老身如寄,家住千山独掩扉。万事浮沈遗搆在,百年离合旧邻非。
乱山风雨催吟尽,永夜星河照影微。不独南阳卧龙事,子云词赋未应稀。
猜你喜欢
里旅闻遗燎,连甍委夕煨。
初无徙薪智,枉被及鱼灾。
勺水宁堪救,三车谅未摧。
天知君自足,聊复寄灵台。
碧山深处暂逃名,舆羽钩金别重轻。能勿忘时须勿助,既无将处亦无迎。
曾参属纩且易箦,子路蹈危还结缨。不是苍天与良弼,筑夫那出为调羹。
积翠不成雨,凉风吹满溪。偶来山寺宿,时有野禽啼。
烟听水声远,月吟松影低。黄州曾到处,鼓角夜凄凄。
高峰攒翠落精庐,五斗颓然不愿馀。举白持螯应自快,著朱骑马定何如。
除夕如寒食,人烟禁不炊。袁安谁问死,方朔自啼饥。
野火焦良玉,寒机弃乱丝。白头将暗眼,更望太平时。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酾酒:薄酒。槊:兵器,马上用的长矛。曹公:曹操。
“紫盖黄旗”句:紫盖黄旗指云气,古人附会为王者之气的象征。诗人认为,虚幻的王者不足凭信,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遏止了曹操的进攻。
南阳卧龙:指诸葛亮,他胸怀奇才,隐居南阳卧龙岗,徐庶称他为卧龙。八阵图: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
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感情基调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的遗风。
大概是受到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启发,元人常喜对历史上的千古英雄人物作一番指点评论。“”作品起笔劈头一问,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气概。以问句领首,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为全文的铺开拓出地步。
作者首肯的“英雄人物”有三名:曹操、孙权、诸葛亮。
对曹操的概括是“有酾酒”二句,如注释中所言是借用苏东坡的成说,连“曹公”也是赋中所用的称呼。应当说,东坡对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评语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其中正包含着折服于历史时空的文人心态。曹操作为“奸雄”、“独夫”已成定评,但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一个人能在天地间独立俯仰,且能创造或影响一段历史,就在空间和时间上取得了“雄”的资格。这同今日的“自我实现”颇为相似。显而易见,曲作者持取的也是这种观念。然而也恰因如此,这一笔已为全曲带上了雄豪的气氛。
再看孙权。作者用“紫盖黄旗”作为代指,这就颇像英文里出现“HisMajesty”那样,表现出一种尊崇的意味。但孙权毕竟未在三国中称霸,其子孙终究有“金陵王气黯然收”的一天,所以作者对他有所保留。“多应借得,赤壁东风”,还算是颂扬了他在赤壁之战的胜利,只是在“多应”二字中说他赢得比较侥幸。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二乔的保全归功于赤壁东风的帮助,曲作者无疑是受了杜诗的影响。
三位“英雄”中曹操、孙权都是君主,诸葛亮是唯一的例外。但从“更惊起”的“更”字上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是将他作为三雄之最来讴歌的。南阳卧龙的身手不凡,在群雄争鼎的纷乱局面中“惊起”,且一惊起“便成名八阵图中”。这一句源于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联,指代的正是“功盖三分国”的内容,故诗人于末三句即补明了“鼎足三分”的既成事实。一个“更”字,一个“便”字,将诸葛亮的应时而出、一鸣惊人,以及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雍容豪迈、游刃有余,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古代作文有所谓“尊题”之法,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事迹同时表现,而于结论上有所抑扬。本曲虽未明指,却在事实上实现了尊题的效果。全作气势雄豪,开阖如意,尤以颂尊诸葛亮为天下布衣草泽之士扬眉吐气。这就如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陈胜与历代帝王并肩一样,体现了作者在历史观上的胆识。
苔花带雨上秋床,攲枕无人午梦长。愁极俱凭诗可遣,忧深唯有酒能忘。
窥人谷鸟匆匆语,扑马岩花细细香。袖手莫夸穷事业,试将斗酒换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