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辟凿玄工旧,彰施素质齐。天寒云母淡,风静玉花低。
银烛秋光尽,金闺雀影迷。筠床吟对晚,欲与鹤同栖。
猜你喜欢
点苍之山千岁雪,化作白石成岩穴。返照疑从瑶岛来,刚风不度银花折。
青天垂素虹,隐隐十九峰。散入西洱海,倒映玉芙蓉。
当年曾此洗兵甲,馀波无复藏蛟龙。山上多香草,白石无人扫。
有客抱孤怀,结庐向幽岛。夜扣玉真玄,朝咏阳春篇。
冰蚕作纨绮,霜羽凌云烟。吁嗟乎六鳌之足不可断,洱海萧萧流水缓。
何时长揖金马门,共君且学嵇中散。
佳人爱南麓,卜筑拟东山。地胜非因选,岩幽自可攀。
海成人耳抱,石缀雪肤斑。高下鸟留道,逶迤龙作关。
昔称万夫险,今共一川閒。蛮市喧林际,夷歌出谷间。
峰疑巫峡里,水似武夷湾。久忆沧洲侣,聊从青琐班。
江花几开落,溪月自潺湲。鱼鸟丘中赏,风尘天畔颜。
山阴空寄兴,安石未应还。
了得顽儿事,馀情复可哦。凉风来未约,暑气散如何。
半晌嘈嘈雨,亭亭数柄荷。心中澄一片,绿荫不须多。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丈夫如同杨花,很轻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海潮虽然只是暂时到来,却好歹会来。
丈夫啊,我一直思量着,如果真的有仙宫的话,夫妻俩应是帮扶着赶向那里。谁知道你就像摧花的残风一样,那么薄幸,根本不懂得替我做主,我还有什么盼头呢?
参考资料:
1、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377页
一落索: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两阕平仄格式,各三仄韵。
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相将:相与,相共。
这是一首闺怨词,重在对男子薄幸的怨怼不满,抒情婉转而造语浅近。上片以杨花的终日飞舞与海潮短暂回归作对照,用心不在前者的飞舞“终日”,看似长久,所取却在海潮回归虽然短暂,但去来有信,行动有期。四句歌词,却两用对比,前两句是用杨花的终日的“空飞舞”,与其无法长久留驻作对照,后两句则是用海潮的暂时回归,与其“堪凭处”作对比。词人选取这两组意象,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杨花终日飞舞,实指春景又至,春事再繁,实寓有美人迟暮之感和闺中寂寞之意。海潮的意象就更是含蕴丰富了。唐诗人李益有《江南曲》诗拟闺中怨妇云:“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词人实际上是翻用其诗意,以海潮虽短却有信,表达出对男子一去之后即杏无音讯的愤懑和不满。
下片也是利用两组意象的对比来抒发词情:碧云有路可相将归去,五更风却不解与花为主。在这里,词人将女主人公的怨情推进了一层,从上片的单纯抱怨,发展到如今的殷切期盼。所谓恨之深,正是因为爱之挚。在对碧云归路的向往中,读者似乎可以感受到闺中人那炽烈迸发的情感热流,虽然置身孤独与寂寞之中,但她仍然憧憬着“相将归去”的美好生活。在对薄幸五更风的责难声中,我们又似乎可以体味到她对情有所归心有所属的人生的美好追求。特别是末句,用“不解与花为主”作为对薄幸人的抱怨之辞,很值得品昧。对于一个彻夜未眠的思妇而言,其心绪的烦乱,是可想而知的。这里,让闺中人把一腔的怨气发泄到五更风上,可以说是很切合人物心理的。更妙的是,这一声抱怨之中,还包含着她满腹的心思。此女以花自喻,以五更风不知护花惜花的薄幸行为,比拟男子的薄情寡义,词情含蓄蕴藉,造语又生新可喜,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妙句。
整首词抒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其情感发展的脉络也是相当明晰的,“奈”、“却有”、“好”、“肯如”等虚词,将每句话的前一层意思都作了推进,从中可以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怨情,由无奈到抱怨、到企盼、到最后失落和愤恨,在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或者说上升。但同时,在这种怨愤背后,又显然有一种殷切的热望在心头:对杨花飞舞难驻的无奈,正因为意在希望两情长久;对海潮虽说短暂却守信约的赞颂,用意正在强调彼此贞信的可贵;对紫府碧云相将归去的向往,无非意在期盼着两情依依;抱怨五更风的不解与花为主,又可以看出她对爱的渴望。就是这样,一取一舍,句意不断转换,在对反面做出否定的同时,又对正面作了更大程度的肯定,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彼此穿插、相互交织,用语虽简,而语意却丰。除此之外,词中实际上还暗含有一条更深的隐线,那就是时间线索。词以杨花飞舞的白昼开头,以夜深更残结束,中间作了大胆的省略,在形成前后呼应之时,也暗地里勾勒出闺中人日夜相思、苦自煎熬的形象。
鹧鸪声断西日浮,君山未愁黄陵愁。白浪几何倾楚塞,金风既展讫神州。
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贾至张说尔何物,落拓欲牵万里忧。
帘卷西山,水犀斜押,燕泥晨涴,浓荫覆满,蕊粉绿天弹破。
忆初时、豆蔻重含,春归不觉檀心颇。似芸辉堂静,紫绡微揭,帐垂人卧。
婀娜。妆成后,讶镜里虬髯,横窥梳裹。玉龙遗蜕,犹是六朝烟锁。
旧长生、钿合难寻,阿环宛在双藤左。供庄严、宝珞珠缨,谁设慈云座。
一脉灵渊秘,千秋镇若斯。光涵明月夜,清与白云期。
远洽藏春坞,平分浴鹤池。悠然心赏处,尘世未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