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芳春初茁土,首夏渐成阴。不待冰霜后,清风已满林。
猜你喜欢
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léng)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wēi)蕤(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自持:自守。棱棱:威严方正,形容节操的严峻。
阳和:阳春和气,即春天的温暖。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形容茂盛。
北风吹,能几时:任你北风肆虐地吹吧,又能吹多久?暗含的意思是春天终究要到来。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拟坚贞的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应当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诗中以树喻人,明示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精神。全诗语言犀利而含蓄,感情热烈而鲜明,是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mèi)。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àn),只堪憔(qiáo)悴(cuì)。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参考资料:
1、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9页
2、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第十三卷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无寐:失眠。目断:望尽,望而不见。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河鼓聘天孙,昭君未出村。非关媒不善,自是命难婚。
无貌倾人国,何颜倚市门。随缘幽阁里,刺绣度朝昏。
百尺峰头草树齐,肩舆遥上白云梯。一林秋景山如画,满地藤花径欲迷。
风引磬声知寺近,雾连岩石觉天低。清游自有无边趣,拄笏松阴听鸟啼。
兰玉庭阶,秋风吹绿宜男草。高堂拂晓绣帘开,庆事知多少。
云外飞来青鸟。报西池、瑶仙降早。金炉喷篆,宝蜡腾辉,祥烟缥缈。
醉倚蟠桃,洞天春色人难老。屏间笑语簇钗金,膝下宫袍绕。
更道莺迁近了。看还朝、风光又好。版舆先路,宝马鸣珂,帝城春晓。
见小园、黄花开遍,觱篥斜阳依旧。唾壶击碎正无聊,况值悲秋时候。
檐雨骤。兼数声落叶、映壁灯光瘦。浮生大谬。算龟背刮毛,马头生角,何时成就。
黄梁梦,早被卢生看透。宁待疏钟残漏。建牙吹角寻常事,只爱白云翠岫。
君知否。叹多少、英雄末路空回首。花前邂逅。同作醉乡游,长吟短咏,莫使双眉皱。
松乔吹断绿云璈,海迥天空冉冉高。
他日幅巾期汗漫,昆丘同约上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