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雨过回塘新水平,镜轮圆印碧天明。贪鱼属玉浑忘去,抱叶蜻蜓忽自惊。
吟处爱当芳树立,兴来思荡小舟行。台中饱食惭无补,不及垂纶称野情。
猜你喜欢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yán)楹(yíng)。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参考资料:
1、李奎福.《历代名诗三百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237
2、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92
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明镜:如同明镜。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舞:飘动。更作:化作。荷心:荷花。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屋外山围逼晚苍,步随閒意老身凉。雨收犹自吹残点,湿起池荷一阵香。
霁色涵空碧,流霞恋虚阁。芳池涨青萍,幽篁挺新箨。
众卉斗苍翠,始悟熙春乐。疏泉青石磴,暝烟敛丘壑。
鹤唳时一声,余音散林薄。披赏自忘疲,取酒聊斟酌。
前山当面隔,一转互相通。世路已如此,人生却亦同。
树深藏宿雨,烟澹散朝风。蓑笠眠渔父,芦边日影红。
枫树隔云香,桃花千岁红。
朝饮琼华台,暮燕蓬莱宫。
翠鬒垂绿烟,霞裾藕丝重。
明月落空山,那得人间梦。
手甲钩长玉芽薄,不坠髻鬟愁绾约。
入门骑凤出无踪,洞外寒怅孤鹤。
直溪之水清且洌,可以沃我老枯渴。
直溪之风空且阔,可以舒我穷郁结。
自闻西来飞霞佩,使我南望片云隔。
苦无筋力抗尘埃,徒有心事交冰雪。
长庚分光到寂寞,好风流閒无时节。
瘿木岂是罍洗材,歜葅不登鼎俎列。
见何所见斯未信,取非所取毋乃亵。
俗眼滔滔鄂州花,古道卓卓元城铁。
自昔瓮城地最灵,而况金坛人更杰。
漫塘词源有流传,实斋理学素磨切。
忽乘朝阳下赤城,坐觉文星灿不浙。
龟手之药或以封,皋皮之座啸自彻。
糠秕在前吾不妨吾后,瓦注者巧吾但安吾拙。
教铎重新雷霆鸣,儒流勇赴江河决。
弦诵洋洋正声合,芹藻楚楚生香发。
北斗泰山收宝望,东观蓬莱是途辙。
大用纵横掣电机,烁迦罗眼尚胶黐。
迷途梦里争唇吻,却忆随他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