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椒团黄粉腻,柳染翠丝匀。献颂宜新岁,攀条怆远人。
猜你喜欢
斜日半岩阴,回溪百丈深。蹬危元借石,叶老不辞林。
元夕村村鼓,春山处处花。韶光宜对酒,行客倍思家。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岁月还箕尾,风云暗上台。定超三界外,元自九天来。
冰木逡巡合,泉门飒沓开。太平虽已见,吾道亦悠哉。
幽梦初圆昼景长,黄鹂声歇燕飞忙。西轩过雨春云合,绿气浓薰笔砚香。
使君骢马出康庄,千里江淮淑气长。南国尽兴周礼乐,西京不改汉文章。
衣冠总被阳春泽,草木犹沾化雨香。不独澄清眼前事,百年桃李在门墙。
看云不作狄梁公,屈身几以牝朝终。看云不作杜陵翁,许身稷契仍诗穷。
男儿生果抱雄志,眼光到处古人避。我所思兮大海南,岛上看云有奇士。
丹青貌形不貌神,茫茫四海谁写真。直取乾坤万古眼,写入一气相氲氤。
阳云出冬阴云夏,鲁马赵牛物交化。置身云外看云中,云之君兮纷来下。
眼前所见云非云,中有看者精神存。古今万事云变灭,嗟哉郁郁何纷纷!
不见卿云峦缦色,但见浮云蔽西北。坐令下士怀百忧,高天无青日不白。
平生长剑空倚天,未能划断云连绵。亦知阴霾势非久,其奈勃郁当吾前。
登高丘兮望远海,八表停云有人在。世间难得吉祥云,望气空怜成五采。
九渊沉沉蛰者龙,云兮虽起当谁从?雷霆收声电收影,眼见闭塞将成冬。
天地心留画图里,云生海山吸海水。淋漓元气大九州,霖雨苍生卧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