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子跌宕士,作赋窥才雄。刘表不解用,遗之归曹公。
君看大厦就,得无资众工。慷慨从军作,亦足扬魏风。
登楼想高韵,木落寒山空。
猜你喜欢
昔读登楼作,爱敬公子风。今来使荆楚,始得观遐踪。
层搆依古堞,巀嶪临崇墉。长洲被葭菼,广隰丰稑穜。
曲沮北盘委,巨江南彗通。川原一以眺,带扼何危雄。
信美兹赋作,足悲豪士穷。琐琐刘竖夫,安得成巨功。
有才不显用,附托能久终。居常令思土,焉能縻孤踪。
文人或寡实,片善必有隆。君看曹孟德,崛立建巍崇。
顿罗八纮表,英杰归其笼。规业侔前帝,魏声扬邺中。
从军述俞舞,颂咏归主公。宏文并辅武,比力怀乃忠。
国士耻众遇,殊报激所蒙。咄哉斯赋语,志若空辞工。
载感七哀咏,洒泣回高穹。
飘零千古意,词客望秦川。乱世何如此,登楼空复然。
浮萍逢落日,远雁下寒烟。莫问依刘事,归欤沧海边。
仙郎坐对海城春,春日春风入咏频。物候融和纵有象,春光浩荡渺无津。
搴帷露冕花迎毂,卧阁裁诗月近人。明到上林春更好,九衢烟柳玉珂新。
夫妇亦大端,乾男而坤女。
一言在有别,不可欲败度。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毗陵: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妆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诗以民情开始,又以写民愿作结。首尾相应,自然浑成。
杜审言这首《大酺》正如胡应麟所评说的“极高华雄整”。若就其所要表现的《大酺》主题来说,其形式是精美得当的,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这虽然与造意取词、取象设色有关,但更主要的在于诗人的心胸和气质以及艺术修养等。
秦吏方摇毒,君王独得名。国虽为地小,忠亦自天成。
秘殿仪容粹,玄堂草木荣。兴亡何足道,青竹有嘉声。
幽轩返照可窗明,政用高谈答晚晴。
共听铜瓶秋雨急,不知石鼎晓云生。
清诗未读心先醉,别日无多梦已惊。
闻道乌衣盛文史,只愁异姓后宗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