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不闻漆园傲吏称上仙,商丘之樗人共怜。栋梁绳墨秪须论,散木不有全天年。
林夫子,一代贤,扬辉饰智君不然。有才耻与短世用,沧溟卧处,洪波无边。
手握青玉芝,畅歌云和篇。奇气不可秘,吾尝得君于三狼之紫烟。
拜君床下称竖子,大儿小儿安足传。酌君酒,捋君髯。
乾坤尽纳芥子里,大道之下圣蒙融晦俱茫然。掌中樗树大莫拟,附枝屈铁龙夜起。
猜你喜欢
悯俗从迁谢,寻仙去沦没。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凌晨吸丹景,入夜饮黄月。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
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不觉随玉皇,焚香诣金阙。
摩天拔地青巉巉,是何年月来人间。浑疑娲后双蛾黛,染作长空两壁山。
飙车一箭穿岩腹,四大皆黝幽难烛。石破天惊信有之,惟凭爆弹迁陵谷。
万翠朝宗拱一关,山巅雉堞长蜿蜒。
灰烬银河,苔生雁足,汉宫旧制谁见。照破秋心,抛残烛泪,最怕黄昏庭院。
长门雁过。多分是、不胜清怨。记否巴山同话,西窗那回曾剪。
幽闺夜阑人远。只影儿、与伊相伴。挑落金虫红粟,钗头犹颤。
听尽梧桐疏雨。正斜倚、熏笼梦处断。帘罅风来,一星微闪。
雨雪隔榆(yú)溪,从军度陇(lǒng)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màn)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本站。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冰雪肌肤力不胜,落花飞絮绕风亭。
不知何事秋千下,蹙破愁眉两点青。
梨花如雪已相迷,更被惊乌半夜啼。
帘卷玉楼人寂寂,一钩新月未沈西。
柳侯谓楚南,多石而少人。
至今英道閒,异石何嶙峋。
乃知五行气,中土为秀民。
降才既匪易,自弃奚不仁。
伾文一日炎,秘以焚其身。
林君若知此,是石当书绅。
作赋拟相如,何人诵子虚。
琴弹中散操,扇玩中军书。
北痒青云近,南冠白发流。
烦君傅遗逸,著我人樵渔。